依托环境创设提升乡村园课程质量
为满足民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区域幼儿园保教质量均衡发展,必须重视占比较大的乡镇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不断提升其办园水平。目前,乡村幼儿园往往存在空间小、材料少、教师专业素养偏低、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对此,山东省泰安市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室以构建高质量课程为抓手,尝试“小切口”实践,依托环境创设和利用,指导教师先做起来,边学边做,边做边悟,让教师引导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经验。
科学设置环境
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故事1:壁挂折叠桌的诞生
以前幼儿入园,脱下外套之后会随手塞给成人,或者胡乱卷一下放进橱柜里,对此现象,教师也见怪不怪。我们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根据“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和“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关发展目标,鼓励教师放手让幼儿自己叠衣服、换鞋子。但放手后,幼儿脱下外套铺在地上折叠,席地而坐换鞋子,这样做既不文明更不卫生。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引导教师研究解决,先是在活动室门口摆一张桌子,供幼儿叠衣服,用完再搬回教室,但又觉得这样比较麻烦。后来,我们就在门口放上一个大纸箱当桌子,但有的幼儿用力过猛,纸箱被压塌了。再后来,我们干脆在门口放一张契合幼儿高度的小桌子,专门用来叠衣服,试行一段时间后,又发现幼儿进进出出,很容易发生磕碰。
各种尝试之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集思广益,设计了一个可以挂在墙上的折叠桌。幼儿来园后先打开小桌子,入园结束时再收起来。幼儿走到教室门口,自己脱外套、叠衣服,然后放入自己的小橱柜里,关上橱柜门,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心里美滋滋的。有了这个折叠桌,以前不会或者不愿意叠衣服的幼儿都抢着自己来。有个小男孩每次都站在门口,为的是等其他小朋友用完桌子之后,自己可以抢着把桌子收起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热情,提升了他们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养成有条理、有秩序的生活习惯。
折叠桌尝试的成功,给了教师很大启发:环境创设只有符合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才能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让他们在动手操作后体验成功、收获经验。由此,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幼儿园的环境设置。例如,我们将幼儿园的名字从高高的楼顶摘下来,安放在大门口,使幼儿平视或者稍微抬头就能看得见,亲切感、安全感、归属感油然而生。另外,根据幼儿生活需要,我们增添了“厕所挡板上的小纸篓”“可坐、可放鞋的长条凳”“作品袋、作品盒”“沙池边的小架子、小挂钩”等,也为家长设置了“留言折叠桌”。
每一处环境创设,首先考虑的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方便幼儿自己做事,让幼儿的生活自理有了实践的机会。英语中,课程(Curriculum)的原义就是“跑道”,是为学习者设计的轨道,也可以理解为“奔跑”,即“学习过程”,过程性正是幼儿园课程的特质。教师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就像一条跑道,引导着幼儿不断向前奔跑。
深入研究环境
追随幼儿兴趣爱好
故事2:小绳子带来的快乐
很多乡村幼儿园都缺乏玩具材料,缺乏空间条件,没有供幼儿自发探索的活动区,幼儿在园里无所事事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大大影响了幼儿的活动质量。
一个偶然的机会,幼儿不知在哪儿发现了一段绳子,约2米长。一名幼儿拉着绳子在前面跑,一大群幼儿跟在后面追,笑声响彻整个院落。游戏结束后,几名幼儿商量着把绳子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面对此情境,教师意识到幼儿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一段绳子就能让他们玩得尽兴。第二天,教师在幼儿藏绳子的地方悄悄添加了两根长绳子,并把玩具收纳箱重新调整了位置,整合出一条30多米的跑道和一块5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这次有更多的幼儿抢着玩绳子游戏,“蛇形跑”“螺旋转”“走独木桥”“跨小河”……玩累了,大家就“坐”在绳子上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探索新玩法。
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玩?园长带着教师在院子里转啊转,一抬头,看到粗大的树枝,一个大胆的想法冒出来——向空中发展。接着,我们买来绳子,请师傅固定好。有的从高高的树枝上垂下来,有的上下两根平行于地面,拴在两棵树之间,幼儿像一群可爱的小猴子,一会儿爬高,一会儿荡秋千,一会儿走“钢丝”,一会儿玩杂技,尽情体验着挑战与刺激。离园的时候,两个男孩“咬着耳朵”说:“明天早点来,就能多玩一会儿了。”这让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幼儿对游戏和运动的渴望有多么强烈。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是《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之一,教师不断创设多样化、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专业成长。通过空间的整合、材料的投放,满足了幼儿的需求。教师感悟到,还是原来的场地,也就是多了几根绳子,投资不多,但带给幼儿的欢乐是无限的。看见了幼儿,教师就有了寻找课程的行动力。那么,还有什么地方、什么材料可以用?我们想方设法,尽可能把能利用的空间都还给幼儿。
充分利用环境
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故事3:竹笋才露尖尖角
5月初,我去到一所幼儿园,在门口看到几棵尖尖的、嫩嫩的竹笋,甚为欣喜。园长注意到我的目光,略带紧张地自语道:“不是昨天都铲了吗,怎么还在这里?”我问:“您确定是昨天下午铲的?”园长冲我点点头。我又问:“为什么要铲除它们呢?”园长说:“担心扎着孩子。”原来是这样,我便指着竹笋说:“看,这几棵都是才长出来的,一晚上能长多少呢?一天又能长多高呢?我认为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竹子是南方的植物,北方较少种植。春暖花开时节,每天变化很大,能亲眼见证它的生长速度,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这里面有太多可供幼儿探究的东西。于是,我们立刻现场教研,教师尝试和幼儿一起,从“笋一天能长几厘米”开始,到“笋”和“竹”的关系是怎样的,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触摸、感知、测量、比较、观察、记录、绘画、剥皮、烹炒、品尝等,幼儿收获了许多新经验。
在此过程中,仅测量工具就有铅笔、积木、鞋底、毛线、手掌等10余种,都是幼儿自己尝试使用的。这样的探究性活动,让教师真正观察到幼儿的探究兴趣、主动探究的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具有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后,幼儿的探究范围不断扩大,他们惊喜地发现:竹笋铲了明天还会长出来,韭菜割掉了也能长出来。竹笋是换个地方又长出来,韭菜是在原来的根上再长出来,这是幼儿自己探究获得的经验。关注幼儿经验的课程才是有质量的课程。幼儿的兴趣像打开的魔盒,一发而不可收拾。由此,纵向延伸到对气候与植物生长关系的探究,横向延伸到对院子内外花草树木等的探究。这种探究无疑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由此可见,即使幼儿园硬件条件一般,只要教师有了课程意识,做到对园本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也能构建出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教师可以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学会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同时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泰安市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