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要不要课程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7年新课标颁布以来,整本书阅读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与痛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态度有冷有热,教育专家们对整本书阅读的分歧也不小。比如,整本书阅读(名著阅读)要不要教?教什么?怎样教?一句话,要不要课程化?意见截然不同。主张课程化的,希望合理界定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以精要的教学引导学生的阅读;持有疑虑的,则担心过多“规定动作”与测评会妨碍学生的自由阅读,扼杀了名著阅读的兴趣。这样的分歧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多困扰,因此,要不要课程化,要怎样的课程化,直接关系到整本书阅读能否顺利地推进与落实。

    11月1日—3日,“第二届整本书思辨读写研讨会暨优质课展示活动”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教育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汇聚一堂,围绕“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这个主题,通过专家报告、教学展示与圆桌论坛等方式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思考。

    作为本次会议的策划人,笔者作了题为《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及其学理考查》的主题报告。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泛义上的阅读,作为“课标”设定、教材落定的教学任务,它的课程性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课程化不是问题,关键是怎样的课程化。正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王本华所说:“要把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有规划、有指导、给时间、出成果,而不是把它作为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能在教学中放任自流、随意而为。”

    如何做好课程化?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考查维度。一是“课标”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精神。“课标”界定了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内容及教学安排,这是最直接的依据与标准。应该说,“课标”要求很高,对于指定书目,不仅要“通读”,还要“理解”,即读通。像《红楼梦》这样的巨著,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做不到不等于不该做,做不到更不能成为反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由。二要尊重“整本书”的特点。整本书阅读强调一个“整”字,重在总体的、宏观的把握,通过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等高阶思维方式,达成对文本的理解。所以,应该“按照整本书的规律教,教出这本书的个性来”。三是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归根到底要服务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研讨会设置了三场学术报告,旨在借助相关专业研究为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提供理论支撑。从顶层设计意义上,王本华以《在新课标条件下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题,阐述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意义,介绍了统编教材关于名著阅读的单元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面对的大文本与复杂文本,其学习难度绝非一般课文可比,这正是深度学习的用武之地,没有教学的支持,学生难以真正走进文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做了《让学生过有意义的教学生活——“两次倒转”教学机制及其在深度学习中的体现》的报告。根据深度学习理论,一个教师要想开展《红楼梦》教学,先要尽可能占有《红楼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此作为学生认识的起点。只有高站位、宽视野的教学,才能避免陷入知识的海洋而迷失了方向;同时还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体验这个认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并获得方法论的启示。《红楼梦》的阅读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出了挑战,对教学观念与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当然,整本书阅读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抓大放小,删繁就简。如何才能做到直击核心?笔者在十几年的名著阅读教学中,一直探索母题阅读。母题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如死亡、成长、野心、爱情、冒险等,这是每个人、每个族群、每个时代都要面对的基本问题。以母题切入名著阅读,有助于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随意性、碎片化和表面化,而这正是整本书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西南大学教授于泽元作了题为《意义图式与整本书阅读》的学术报告,他认为,母题就是一种“意义图式”。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在于它们生动而具体地体现出了人类核心的意义图式;而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在其中“认出”人类已有的核心意义图式的过程;意义图式的获取与累积,是中学生整本书阅读应该追求的核心。

    除了学术报告,会议还推出十节研究课。十节课都遵循母题阅读的规律,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辨读写。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邹雯雯老师围绕祥子的“抗争与堕落”,引导学生细读《骆驼祥子》的关键情节,理解“为什么祥子一再抗争最终还是堕落了”这个关键问题。贵州毕节一中赵韵如老师的《谁害死了祥林嫂——祥林嫂之死的社会学解释》,借《乡土中国》的理论框架,引导学生重新阅读与挖掘鲁迅《祝福》的深刻内涵,揭示礼教文化杀人不见血的罪恶。教学设计别开生面,学以致用,让整本书阅读走向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与生活场域。

    此次活动的另一个亮点是设置了红色经典阅读、文学阅读、学术阅读三个专场。其中,在成都石室中学张长燕老师与原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共同执教的《淬炼与永生——江姐篇》研究课上,厉华馆长饱含深情地介绍了江姐原型江竹筠的生平与革命生涯,尤其是壮烈牺牲的过程,张长燕老师则重点分析了小说中的江姐与原型之间的细微不同,以此揭示文学创造的虚构与典型化的手法,也触及典型化的利弊。宜昌一中党委书记谭小红执教《〈从红星照耀中国〉解读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还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背景,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成功秘诀”。这两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淬炼与永生”“初心与使命”的母题,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体现了整本书阅读的规律,显示了红色经典教学的强大生命力。

    推进整本书阅读,目的在于改进和优化现有阅读教学结构。过程中必然有震动、挫折乃至弯路,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凝聚课标精神,形成基础共识,就能在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上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作者系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