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政课“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教学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7个教研室和综合办公室。近年来,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坚持“大思政课”的理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校内和校外“三位一体”教学活动作用,融合理论主课堂、活动辅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线上线下方式,构建起实践育人教学模式。模式的具体构建方法如下:

    增强思政课堂教学吸引力

    课堂是高校思政课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场所,要想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需要重视课堂资源和有限空间挖掘,让思政课对学生有更强的吸引力。

    (一)精准定位目标

    结合思政学科体系特点,彰显该学科的特殊使命。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目标中的主体地位,有机统一学生的责任担当、价值取向、能力培养等,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教学目标的确定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不断创新课堂形式。

    (二)推动教学融合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倡导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转变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变成师生互动探讨、合作对话。同时,学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教师需吃透教材,提高对教材和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相长、融合目标。

    (三)丰富课堂实践形式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案例分析,举办课堂汇报、辩论赛、演讲赛,让学生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影片。电影《辛亥革命》《建党伟业》《我和我的祖国》,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等都可以作为实践课程的素材,教师让学生在看完视频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融合思政相关理论知识,积极引导学生,降低学生听课低头率。

    丰富思政课校园实践活动形式

    目前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的校园活动丰富,包括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征文比赛,组织表演党史剧、情景剧等。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校园活动,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和内容,在寓教于乐中实现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如:举办以爱国主义、道德素养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结合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举办以“讲好中国故事·筑牢青春信仰”为题的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用自己的行动筑牢青春信仰之基。

    利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渠道

    (一)组织思政课社会实践大调查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自主选择社会调查主题,如大学生消费问题、就业问题等。学生通过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开展人物访谈等方式获得信息,再基于信息和学过的理论知识,关注社会中的问题,锻炼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搭建思政课社会实践大平台

    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积极探索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平台。主动与地方统筹协作,建立以“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蓝色海丝、金色工业、古色文化、特色侨乡”等为主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赋能思政课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近3年,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先后建立各类特色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余个,组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超过8000人次。

    (三)建设思政课社会实践大课堂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度融合校内、校外实践渠道,善用社会大课堂,如:组织学生到福清市侨乡博物馆、林绍良陈列馆参观,引导学生感受侨文化,弘扬华侨精神;组织学生到福清核电基地参观,走进华龙一号,引导学生感受“大国重器”的硬核力量,坚定“四个自信”。

    未来,学院将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更加注重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引领学生走出传统课堂,融合校内、校外实践渠道,构建“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李荣华 陈飞 庄梅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一版图片     下一篇:温州启动培养“教育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