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想得好却写不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朱华贤

初学写作的人,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事先想得蛮好,可写出来后,连自己都看不上眼。

好的文章,是指既有独特的观点,又有鲜活的材料。拥有这两者,本来应当是胜券在握了。就像有了好的食材,又有了配料,烧出一道佳肴似乎唾手可得了,可为何辛苦一番后却无果呢?原因可能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没有找到独特的角度。新意就是角度。写文章,角度的选择极为重要。对同一个事件或材料,从什么角度来写,往往可以决定能否写成功。当见到一则新颖的材料时,头脑里一下子会产生许多想法,于是有了写作冲动。一篇文章一般只从一个角度写,假如什么都想写上去,东拉西扯,主题必然不明确。

二是没有采用最佳的话语方式。要把一个观点说明白说透彻,正像好的食材一定要选用最适合的烹饪方式。烹饪方式多种多样,煎、炒、蒸、煮、炸、炖、煨……比如有几只肥硕的阳澄湖大闸蟹,假如用油炸的方式,那完全是糟蹋食材。如果说角度的选择,是烹饪方式的选择;那么,话语方式的选择,就像烹饪中的调味,有咸、甜、辣、酸之别;话语也是有味道的,就是语气、腔调和姿态,是慷慨激昂、义正词严,或是娓娓道来、婉转动听。

三是没有丰富的词汇储备。说到底,写作能力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能力。要写好文章,词汇的储备越多越好。正像要烧好菜,调味品须齐全,该辣的少辣椒,该酸的缺米醋,该甜的糖罐子空了,怎么行?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个“书”也是指头脑中的词汇。词汇占有量少,表达起来自然捉襟见肘。表示程度深的,只有“非常”和“十分”;表示炎热的,只有“骄阳似火”和“烈日炎炎”……用来用去,总是几个老面孔,写出来难免干涩。一篇好文章中,有的句式相同,有的情感相近,但不会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