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我的选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2-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12月18日,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日。40年的改革开放,对教育人,意味着追梦,意味着知识改变命运,更意味着在中国飞速发展进程中的责任与担当。毕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本刊特邀曾在浙江首创宏志班、为寒门学子提供优良学习环境,两年前婉拒民办学校高薪聘请、走进黔东南大山挑起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担子的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撰文讲述他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学习经历和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选择——

□陈立群

1978年3月,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我走进了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刚刚拉开的一年。

班 级

在我们数学系772班,有的人是“老三届”,有的是“新三届”,也有的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跨度多达14岁。像胡祖光、陈叔平、许诚、曹必义等一批老三届同学,大多30岁上下,经历了上山下乡的生活反差,知识功底扎实,社会经验丰富,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班级有着超强的凝聚力。这对我们相对年轻的同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影响很大。

虽然我们都是通过高考进入校园的新一代大学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同学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状,在学习方面,班委做了两件事:第一,邀请中文系的同学开设文学知识讲座;第二,班里的同学轮流设计初等数学难题,供大家解答,次日再由解答最好的同学出下一道题目。这一举措对于未来的数学教师而言,无疑是非常给力的。在生活方面,班里的生活委员统一调配饭票来帮助饭量大的男生。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每人每天还会自觉地晨跑4圈(1600米)以上。至今我还记得由班上邵智敏同学谱曲的班歌:“同学们,前进,我们是未来的园丁,培养祖国的花朵,塑造崇高的心灵,事业无上荣光,职责无比神圣;刻苦学习,勇敢探索,攀登高峰,披荆斩棘……”

我们数学系772班可谓人才济济,有作曲、民歌、美声、越剧、器乐等爱好者。除此以外,谷传省同学的围棋在整个金华地区没有对手,倪达庆同学在中国象棋方面可以与人下“盲棋”。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中,我们班的成绩也较为突出,如学校排球赛三连冠、篮球赛二连冠、每年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研究生考试中,全校考取了7人,其中我们班5人报考,全部被录取。我们班获得了“省先进班级”的荣誉称号,班长胡祖光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我们班的同学不仅在学校读书时表现突出,毕业后仍积极活跃在各条战线上。比如班长胡祖光后来成了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学习委员陈叔平担任了贵州大学校长,还出现了众多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奥数教练等。

校 园

大学期间,尽管校园位置相对偏僻,条件也十分简陋,但老师们的教学都非常认真负责。像徐士瑛老师课堂上两肩一耸的风趣幽默、王祖樾老师课堂上的博学严谨和课后对待学生的亲切热情、刘焕岩老师的翩翩风度,还有系办公室邢怡琴老师工作上的热情周到,等等。他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是我们学生的楷模。

当时的同学中,有一批同学已经三十开外。作为数学系的学生,没有人谈论未婚、结婚,心里只想着微分、积分;不存在什么情变、婚变,满脑子都是实变、复变(实变函数和复变函数)。大家在一起,是同学,是师生,更是挚友。穿越于当下与未来之间,心系国家、民族、人类,少有个人、家庭。平日的校园里,走在路上学,靠在树上学,坐在床上学,阶梯教室里每晚总是坐得满满当当,而且鸦雀无声。总之,大家都抓住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甚至有时一早到教室的同学能碰到一直在教室通宵学习还没回寝室的同学。

经历即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所生活和学习的背景。我觉得40年前的自己是幸运的,在国家开始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时,遇见一所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进入一个班风良好的集体,身边有优秀的学长们影响和激励着自己,为我立志投身教育确立了坚定的信念,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知识基础。可以说,大学四年,成就了我的一生。

梦 想

我来自贫困农村,放过牛,种过田,当过生产队会计,担任过大队团支部书记,还能够赶上高考,遇上改革开放,过上好日子,夫复何求。

这样的想法,让我能在“省内首创宏志班,国内首创精神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的评价);如今退休了,还能在黔东南的台江县民族中学继续做一点支教工作。“为还处在相对薄弱教育环境中的平民百姓发挥一点余热,乃应尽之责”的梦想,就是在金华高村当年的浙江师范学院启航的。

知道我在黔东南支教,老同学们都非常关心,嘘寒问暖不断。老同学浙江大学教授龚惠香和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石赛英还来到台江县民族中学参与义务支教,又是给高三学生开讲座,又是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曾与她们主动谈心的高三学生王丹凤,今年成了学校的高考理科状元,被武汉大学录取。两位曾担任高中校长的老同学楼珍德和宋宏,也主动前来帮忙,还给我带来了很多吃的和用的。所有这一切,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在这里从事着很平常的支教活动,但背后有家庭、同学、社会等很多团队支持着我,鼓励着我。

经常被媒体问到作为教师的关键素质是什么?我以为,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关爱活动。作为教师,要本着“爱与责任”的初心去做教育。爱是个体对自身及外部世界的一种关怀,在精神层面,表现为一种思想情操;在实践层面,表现为一种关怀行为。爱就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看到自己的责任。我认为,教师成长最关键的一环在于拥有一份内在的教育情怀,在于教师的精神成长。这是教师专业发展及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

刚到台江县民族中学担任支教校长时,我发现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惰性,责任心不够强。针对这些症结,我重点抓教师的精神成长。在传递浙江教育先进的思想和理念的同时,也积极传递浙江教育的“爱与责任”。人之初,性本爱。爱的本原是崇拜、欣赏、敬畏和尊重,包括同情、怜悯。爱心最深厚的基础就在这种大悲悯之中。我要求教师参加家访活动,增加感性认识,进而明白只有民众整体素质的提升,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国家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如今,很多教师表示,每次家访归来,看到自己学生家庭的贫困现实,内心都会感到很沉重,由此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凝练起一份教育情怀,激发自己主动自觉地参与到专业发展的活动中来。

10多年前,我曾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上结合欧洲同行的研究成果撰文提出,教师的专业提升与发展,“只在他的任职学校,只在他所任教的课堂上”,因而大力开展教师的校本自培。如今台江县民族中学推出《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有内容广泛的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活动,有教师广泛的读书写作活动,有支教教师按照各自所长开设的讲座活动等,很有成效。

都说人才是熬出来的,技能是逼出来的。各行各业都有佼佼者,他们无非就是执着地在各自专业的道路上有着比别人更高的做事标准,就能够比别人钻得更深,研得更透,走得更远。

如今,大学的记忆,渐渐远去。但这份记忆弥足珍贵,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作者现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