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浙40年”:匠心铸造辉煌 □本报记者 胡梦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发展保障篇

让浙江职业教育越来越香

改革开放初期,因资金匮乏、场地简陋、设备落后,职业教育曾一度陷入了“黑板上开机器”的窘境,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要的人才严重脱节。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增强职业学校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浙江的实践答卷是: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为职业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财政投入中等职业教育资金超过120亿元。“十二五”期间,每年省级财政投入中职教育达2.3亿元左右,比“十一五”期间翻了一番。2012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全省各地要制定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逐步将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2016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从2016年开始,确定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2500元/生/年。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职教品牌、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浙江重点实施职业教育“三名工程”(名校、名师、名专业),遴选建设50所省级中职名校,着力培育100名中职名师及名师工作室、100名中职技能大师及大师工作室,扶持建设200个中职名专业。据悉,这场塑“名”工程选拔之初门槛就很高。申报名师的,必须是在本专业工作领域取得明显成绩并被广泛认可,在本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校内专任教师;申报名专业的,必须是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新兴、特色)专业……“作为与经济社会关系最紧密的教育,职教必须超前规划;作为行政部门,我们将做好顶层设计和理念引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和扶持,保障相关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建设出实效。”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四版图片     下一篇:教育,要寻找合适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