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优秀教师 “浙”40年,那些事
□ 黄莉萍
40年前,浙江连初等教育都没有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足1%;40年后,成为全国率先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十五年教育的省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8.2%,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先后进行了4次课程改革。由“应试”逐渐走向“素质”,浙江课程与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既体现浙江特色,又为国家层面深化课程改革制度提供借鉴推广的改革之路。
……
“这一切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不断强大的教师队伍艰苦卓绝的努力!”
四十年前后的浙江教师——
40年前,浙江有29万名教师。
40年后,专任教师增加到60余万人。
40年前,浙江生师比是25.77∶1.
40年后,生师比降低到15.40∶1,降幅超40%。
40年前,浙江支撑着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力量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
40年后,浙江教师学历合格率超过99.4%,有关教师的各项指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国教师队伍建设最好的省份之一。
40年前,省教育厅先后颁布浙江省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民办教师班教学计划,改革中等师范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40年后,有师范生培养高校19所,在校各类师范生5.8万人,涵盖各类中小学学校教师培养相关的39个专业。
40年前,全省各地教职工住房“缺”“挤”“差”。
40年后,通过上世纪末省财政、各地市多渠道筹措教职工住房基金,新世纪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适当向教师倾斜等,全省教职工住房面积已达到甚至超过当地居民平均水平。
40年前,全省教师工资主要由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分别由财政和学校负担。
40年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励等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教师绩效工资中,班主任、农村教师、名优教师等都能得到一定的倾斜。
40年前,农村教师收入普遍低于城市教师。
40年后,18万名农村教师率先全国享受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条件比较艰苦或地理位置偏远的12万名农村教师享受农村教师特岗津贴,10万名农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人员补贴。
40年前,在职教师培训工作陆续恢复。
40年后,全面实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和中小学公办教师交流制度。在全国率先提出以5年为周期,每位教师必须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专业发展培训。“十二五”以来,我省为教师海外各类培训、研修项目提供了近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
40年前,恢复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40年后,全面启动职称制度改革,把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实现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启动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已经有295名中小学教师聘任到正高级职称岗位。鼓励地方把一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给学校,杭州第二中学等全省30所中小学还获得了高级教师及以下教师职称自主评审改革试点资格,打破聘任终身制。
12月22日,宁波,纪念改革开放40年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上,浙江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发表题为《把教育改革进行到底》的致辞。
面对来自教育部相关司局、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陈根芳介绍:“我们较早地建立了教师专业化培训制度,使培训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权利和义务;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和‘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有效盘活了义务教育教师资源。”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更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热土。”陈根芳说。
从“零”开始的教师培养制度变革
时光回溯到1978年。
“教师队伍‘瓜菜代’,教育质量差到惊人的状况!”这句话的背后,是当时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合格率仅为40%左右,这一如今看起来耸人听闻的事实。当时,省教育厅分管普教工作的领导深入某县初中听了20余节课后,不禁喟叹:“没有一节课没有知识性错误,就连‘乳剂’都变成了‘孔剂’,真是‘大糊涂教小糊涂’,误人子弟呀!”
“1978年,全省在职30万名左右的教师中,17.5万人是学历严重不合格的民办或代课教师!”先后在省教育厅人事处、师范处工作多年的李敏强这样回忆,“当时在解决浙江教育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省教育厅紧紧抓住教师队伍的调整、整顿、发展作为提高效益、发展教育的一项最关键的工作来做。”
全面停止吸收民办教师,发展师范教育,组织民办教师进修提高或送入师范学校的“民师普师班”读书……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原院长童富勇1977年考入杭州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他从事了10多年的民办(代课)教师学历培训工作。“我刚工作时20出头,但教的很多学生比我大。无论是白天教的脱产教师学历班,还是晚上教的在职教师函授班,我都被他们那股子如饥似渴的学习劲头感动了。”几十年过去了,童富勇依然保存着几百封信当年那些特殊的“教师学生”写给他的感谢信。
恢复高等师范院校招生并新建9所高等师范学院,培养中学教师……
1978年3月,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进入校园。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如今唱起当年的班歌“培养祖国的花朵,塑造崇高的心灵,事业无上荣光,职责无比神圣;刻苦学习,勇敢探索……”时,依然心潮澎湃。
“那些年,各级政府都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1985年6月,浙江省开启了从非义务教育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转变。省人大在全国率先通过了《浙江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1996年,浙江省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民办教师的省份。1997年,全省8个贫困县提前3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浙江迈入全国“普九”的先进行列。“那些年,源源不断地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教育人才,是实现这些辉煌成绩的坚实后盾。”李敏强说。
从教近4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陈立群在省内首创宏志班,国内首创精神教育;退休后选择到黔东南的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支教。“‘为还处在相对薄弱教育环境中的老百姓发挥一点余热,乃应尽之责’的梦想,就是在当年的浙江师范学院启航的。”陈立群念念不忘曾经的学习生涯。
“改革开放这40年,我省的师范教育勇立潮头,根据教育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着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庄华洁说。
2014年,我省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围绕探索中的师范专业“三位一体”招生,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培养教师的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拥有全国首个省级《师范生教育实践规程》的师范生实践教学等,监控中心进行了全面的专项督查。不仅如此,对接我省新高考改革需要,师范院校加强了师范生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导论类课程建设;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3所高校5个师范专业纳入全国首批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其中,浙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成为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3个‘打样’高校之一,今年11月初‘打样’工作圆满完成,受到教育部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庄华洁介绍。
教师参加培训是权利更是义务
“改革开放以后,全省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陆续恢复,各类短期培训、轮训班陆续举办。”李敏强介绍,1978年,我省共有教师进修学校16所;仅5年后,全省教师进修学校的数量增至74所。
1983年12月,拟发了《关于初中、小学教师进修教材教法工作的意见》,对进修对象、实施办法、考核办法等作出具体规定。
1989年,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课程改革等)、师德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等逐渐成为各地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重心。
1997年,省教委制定《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确定教师培训经费应为工资的3%,建立了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德清县、上虞市(如今绍兴市上虞区)与余姚市被并列为国家教委继续教育实验区。
1998年,浙江教育学院正式成立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2005年,浙江省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等在内的“四项工程”,完成了21万名农村教师全员培训任务,1000名省级农村骨干教师、10000名市级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
……
“不少欠发达地区依然有因为缺少经费、缺乏资源而造成教师培训无法保障的状况。”一位基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回忆道。
201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员全程、教师自主选择、机构开放竞争、过程管理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提出以5年为周期,每位教师必须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专业发展培训目标。
“以前培训对于我们来说是‘奢侈品’,如今只要登录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就能选择自己需要的优秀培训项目了。”一位农村教师这样说道。如今培训对于他来说,是福利,也是义务。
2015年,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第一次发布了上一年度的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分析年度报告。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办公室主任徐建华介绍,随着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对各地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和培训质量监控的全面实施,2015年全省的县区培训各项经费达标率已“飞速”达到97%,并每年稳步增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