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国家意识 开阔国际视野
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和社会对从事外事工作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外国语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历史使命,且具有天然优势。新时代的外国语学校,秉持和践行的育人目标是什么?应该如何在坚持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要求不断创新?长春外国语学校历经60年的实践探索,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守正创新发展之路。
办什么学校:立足东亚、放眼世界、培养国家意识、开阔国际视野
全国同类型的外国语学校有很多,要办一所什么样态或愿景的外国语学校?
对于这一问题,长春外国语学校几代人在60年的奋斗和实践探索中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长春外国语学校于1963年建校,初心是为了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以高水平“学术中学”身份建立,是全国同时期创办的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
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和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高级外语人才,周恩来总理提出外语教学要“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随后,国家在全国开始布局除了大学之外的外国语专业人才培养。长春外国语学校正是在此大背景下建立的东北地区仅有的一所外国语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的天然的红色基因。
据校友回忆,当时每到学校招生日,报考长春外国语学校的考生在学校门口会绵延几公里,录取率低,生源质量极高,从侧面反映出外国语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从全国横向来看,从1963年全国创立的7所外国语学校到如今全国的几百所外国语学校,在数量方面有了极大增长。面对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长春外国语学校认为,“外国”不等同于美国,更不等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外国语”的含义不等同于英语、德语等欧美发达国家语言。为了防止同质化问题的出现,更好地凝聚学校核心竞争力,在办学方向上始终如一地注重加强俄语、日语、朝鲜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的基础学习,立足东亚地缘、立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涵养长春外国语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016年以来,结合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扎根东北大地办教育,聚焦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强化人才成长中的“国家意识、国际视野”。长春外国语学校因国家需要而生,始终与国家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60年来,学校变的是与时俱进的培养目标和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对教育理想的坚守。
培养什么人:忠诚、可靠、有才干
外国语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国家首批创办的外国语学校,作为全国17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学校之一,作为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副会长单位,长春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忠诚、可靠、有才干。这是长春外国语学校追求的“学生像”,是学校60年发展历程中始终贯彻如一的学生培养目标。
忠诚,是核心政治素养,是信仰。即长春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学生,要形成对国家的绝对忠诚。学校要求毕业生的首要素质就是绝对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这是极高的政治素养,要求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可靠,是核心职业素养。即长春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学生,要成为党值得信任、可靠的人才,党和国家可以放心地把任务交付给他们,可以准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及方针,有能力完成新时代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的任何难度的外交任务。
有才干,是核心专业素养。为外交人才打基础的专业素养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邃密群科,即要精深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高素质的外交外事人才,首位的专业要求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具有广博的知识,要掌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法律和中外历史等各类基本知识,成为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的百科全书式人才。其二,俎樽折冲,即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学生,要掌握的武器不是枪炮,而是语言。毕业生能通过语言阐述国家的立场、看法,“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语言说服谈判对手,通过语言向对方施加压力,通过语言达成协议。因此,具有高水平语言能力是长春外国语学校毕业生的基本功。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中,长春外国语学校根据时代新变化,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融合全面发展,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赋能教育内涵建设为抓手,改革创新,在“忠诚、可靠、有才干”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的升级目标。国际竞争力的教育,简要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是在区域事务(亚洲事务)、全球事务中表现出强大领导才能,可以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具有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个人能力;是能尊重不同区域的人与事,能够运筹帷幄作出正确判断、具有较强的行动执行能力。
怎样培养人:立德树人、素养导向、增强选择空间、自主发展
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终身学习的过程,需要在知识、技能、人际关系、价值层面不断探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抓好立德树人工作,既注重面的拓展,将其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注重抓住重点,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学校在扎实探索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时,注重开发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的“榜样课程”。学校把每年的3月5日设立为“周恩来纪念日”,3月份为“周恩来纪念月”,建立了吉林省“周恩来纪念室”,作为全省的教育基地。在“周恩来纪念月”活动中,学校开展“六个一”系列纪念活动,即一次座谈、一期板报、一节班会、一次参观、一个仪式、一场观影,同时开展“周恩来班”班级荣誉称号评选活动。课程体系的建立,旨在激励学校学生以周总理为榜样,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志存高远,为培养国际竞争力奠定厚实的精神基础。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在高品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注重素养导向,增强课程的选择空间。
第一,开设中华文化特色课程。开设了中华文化经典导读、中华文化简论、儒学与人生等课程。学校将“中华文化身份认同”作为核心元素纳入其中,为培养学生“国际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开设外语传统特色课程。外语传统特色课程全程外语授课,聘请外教,学生在情境教学、SSC教学法学习中获得丰富的人文滋养。初中侧重跨学科、多学科的知识学习,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高中侧重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真实语言环境下的真实语用,为达成高层次语言应用储备基本能力。
第三,开设国际化特色课程。开设了模拟联合国、同声传译、国际礼仪、演讲与辩论等百花齐放的多元课程。学校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国际探索环境,同时不断地将国际人物、事件、危机、冲突等真实情境作为教学的内容和主题,为学生创设“国际竞争力”逐渐生成的大课堂。
第四,引进GAC国际课程。GAC是一项专门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所设计的大学预备课程。该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学习和升学的需要,在为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优秀语言文化的国家课程基础上,增添了美国大学预科课程,充分发挥中西方课程的优势,取长补短。学校是吉林省首家具备在本校参加美国ACT高考资格的特许教学中心。学校GAC国际课程班自成立以来,历届毕业生全部考入美国前百名大学。
第五,设立全学科阅读课程。外国语学校的全学科阅读覆盖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所有学科。学校建设了一栋四层楼的“阅读公园”,专门用于全学科阅读的配套服务功能,内有覆盖所有学科的15万册图书。
回首60年建校历程,长春外国语学校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了中国驻日本、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朝鲜、罗马尼亚、亚美尼亚、塞尔维亚、印度尼西亚、斐济、新西兰等国全权大使等众多校友。除此之外,学校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后从事与外交外事相关的工作,从国家外交部门、商务部门到各国使领馆,都有长春外国语学校毕业生的身影。学校立足东亚、放眼世界办学的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办学方向高度一致。传承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长春外国语学校面向未来守正创新的不变初心。
(王昊 杨文平 张艳玲 李丽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