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标语能不能不要那么有“创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3-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绍兴市越城区稽山小学

董 海

教室美化评比结束。德育处特地安排在中午组织班主任集体参观获奖班级的教室。

获奖班级的教室美化的确漂亮,各有各的特色。但还是让我发现了美中不足之处,如一面墙上贴着这样的文字,“晨读要声声不息,课间要文明游戏。”另一个班级,在学生作品栏中,贴有“妙笔生画”四个大字。

初看,这些文字用得很特别,可是,从语文教师的角度仔细琢磨,这些墙面标语是不正确的,它违背了语言文字书写规范的要求。

国家有关部门多次敦促各类媒体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生照成语和词语。

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场所。推行规范汉字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自觉尊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要积极推广并规范使用国家语言文字。

上文提到的“声声不息”和“妙笔生画”这两个词语,属于典型的随意更换文字,乱用成语,曲解了成语的本意。在社会上很流行这种所谓的“妙用”成语,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如一家服装店取名“衣衣不舍”,一家手机店的促销语是“鹤立机群”,一家鸡煲店打出的广告语为“鸡不可失,时补再来”。这是商家一种商业促销手段,最终目的是吸引顾客的眼球。

可是,这种流行于商业营销的战术手段,如今,也悄然出现在了校园,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种有着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文字,忽视了汉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学生来讲,负面影响大,后果严重。

人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像类似“声声不息”“妙笔生画”这样的词语,如果长时间地,大面积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对那些第一次接触这些词语的学生来说,带来的第一印象会是鲜明的、强烈的、过目难忘的。一旦他要使用这些文字时,笔下出现的很有可能就是这些被我们“妙用”的词语。那不是给我们的语文教育在人为地制造障碍吗?

记得有一次儿子写周记时,“修车”的“修”中间少了一竖。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写,儿子说,楼下的自行车摊就是这么写的。第二天,我路过那个摊位,看到果真如此。儿子的一次不经意的过目,对这个错别字尚且记忆深刻,更不用说那些天天张贴在教室墙上的“创意”文字了。

校园标语能不能不要那么有“创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二版图片     下一篇:收圈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