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只为营造田野中的美丽社区
□ 黄莉萍
《消逝的民俗:湖南益阳南坝村一带信仰追访》《是归处还是避所:三个人的麻风病康复村》……
这些天,暖意还在料峭的风中和人们捉着迷藏,王逍心中早已泛暖。
“让我们行走田野,去乡野村落中阅读生命,去关心他人的粮食与蔬菜,天地之间有大爱。”1月27日,除夕,王逍在“学路芬芳”微信公众号中送给学生们这样的新年期许。
“学路芬芳”,这个由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教授王逍和她的硕士研究生们寒假前开通的微信公众号,为的是记录学生们“学行”成长路上教学互长的芬芳和精彩、分享与碰撞。
实际上,这些“学行者”开学前后连续发出的几篇田野调查报告,让他们的导师王逍瞬间触摸到了春天。
行走田野10余年
“所谓师和生,是一份情缘,在畲乡的田野路上,共勉互长,学路芬芳……”桐庐、海宁、文成、武义、景宁、云和……在学生们分享的田野调查图片中,能清晰地看到这些年师生们在畲乡田野中不停歇的足迹。
“1924年,德国学者史图博曾在这个村子做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写下了德文版的《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
80年后,王逍“撞”开了畲族村落经济研究的大门。与史图博不同的是,王逍的学术眼光停留在敕木山一带漫山遍野的惠明茶及其当地畲族村落的经济转型方面;6年后,她又将研究主线放在了文成县培头村钟姓畲族祖祖辈辈,如何不断以超越大山的精神来推动本村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王逍就这样开启了真正脚踏实地做学问的田野调查生活。第一次住进畲民家中,房东大姐随便拿了一床被子给她,心下以为眼前这个来自城市的教授第二天就会离开。可她一住就是半个月、一个月。这样的“小住”,每年总会有四五次。严冬抑或酷暑,往往是寒暑假时节,王逍总在畲乡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每个白天,她入户调查数十户,做访谈、拍照片,做观察记录;每个夜晚,她忙着分类、整理搜集来的信息碎片,写成田野笔记。王逍忙碌的身影,房东大姐看在眼里,开始默默地在晴天将被子晒得暖暖的,每天晚上烧好热水等着她回来泡脚。
王逍常跟自己的学生说,“做田野也是做人”。田野调查10余年,她不仅长时间与村民同吃同住,还与村民交朋友,将自己当作村落中的一员。每次进山,她都会在城里买些山里稀缺的食材,请房东烧好,叫上村里的老人们一起品尝;农忙时节,她跟着村民们奔忙,经常一起只吃白米饭充饥;碰上村里红白喜事及寿诞搬新房等,她主动馈赠礼金;只要说出名字,即便素未谋面,她也能说出这位畲民的个人和家庭情况……因而,她到过的每一个村落,都会渐渐变成她的第二故乡。村民们常说:“王教授比我们村里人更了解村里的情况。”
“我所从事的历史人类学畲村研究,践行的是田野现场感与相关文献资料的相互观照和彼此印证。”走进景宁惠明寺村6年后,2010年,王逍出版了专著《走向市场:一个浙南畲族村落的经济变迁图景》;又一次经历5年周期性深度田野调查后,2016年,研究成果《超越大山:浙南培头村钟姓畲族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一书问世。
“从惠明寺村到培头村,王逍的研究视野从畲族村落的经济转型问题上升到了对畲族村落全面发展的关注,并从社区营造的视野来探讨畲族乡村经济发展问题,还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和新路径。”王逍从事的畲乡研究和社区营造,甚至被郭志超认为“是对费孝通先生倡导的‘迈向人民的人类学’的弘扬”。
共营美好田野社区
“乡村美丽社区的营造,应通过制度的创新,集合知识分子等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充当政府与乡村社区的桥梁,整合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帮助乡村居民提升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乡村社区自下而上式的可持续发展。”
“进行畲族研究,应有跨文化的理解视野,更多关注畲民在社会生活、经济、文化中的优秀品质。”王逍认为,应发现少数民族内在的、闪光的文化特质,加强畲汉民族间的互相借鉴和交往融合,“拥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具备强大的文化创意能力,并营造好富有民族特色的田野社区”。
而对文成培头畲族村的研究,既是王逍运用人类学参与行动研究法的成果,也是其身体力行运用知识服务社会、展开乡村社区营造的宝贵探索。5年来,她以研究者和“村落人”相互交替的身份高度参与了培头村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社区营造的过程:搜集整理培头村许多异常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对村落民间文献文物保护、畲家乐旅游项目开发、“三月三”畲乡风情节展演等提供指导意见;提出“钟正芳故里”和“培头村社区营造”等创意项目……
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畲民开始回到自己的故土,建设美丽家乡。如今,一踏入畲乡,总会有质朴的畲族大姐将王逍热情地抱住;临走了,依依不舍的畲民忸怩地拿出一双古朴的毛线鞋,“老师,我实在没什么东西可以给你,这是我亲手织的”。
一年年走进畲乡,王逍的乡村情怀一年年浓郁,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也越深刻。10余年来,她深入乡村田野调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畲族研究课题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我在不断实践并反思,知识分子如何打破学科及专业边界,真正走出书斋、走向基层,用知识服务社会。”
“只有乡村发展了、变美丽了,中国社会才会真正和谐。”王逍说,“希望政府能从制度创新和社会风尚的双重维度来推动越来越多不同学科的社会知识力量共同关注乡村,也呼吁更多的年轻学人投身乡村社区营造。”
王逍在呼吁的同时,拿出了她行走田野的那股子“蛮劲”,积极推动着知识分子关注乡村的进程。在浙师大,她带头成立了“浙江村落创新研究团队”这一公益性的学术组织,集合全校相关专业的年轻博士教师一起开展学术沙龙。只要不在田野中行走,无论寒冬、酷暑,抑或是节假日,她每晚都坚持在办公室办公,和学生们一起研究探讨课题,分析社区建设。“我们会聊到楼道里一个人都没有了,聊到看门师傅来提醒下班,才意犹未尽地走出办公楼。”冬天的夜晚,走出大楼的学生们总能看到王逍的自行车坐垫上,已经染上了一层白霜。
“行走无疆的田野,力求从学理和建设的双重层面去观察和书写人文世界。”这是王逍给予学生的勉励,更是她给予自己的鞭策。
行走,只为营造田野中的美丽社区
?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逍的畲乡情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