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文艺教师的“最”诗意班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沈静娴

“这里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人与文本的互动。”“这些已经远远超过一场诗歌朗诵的范畴了……”两位教师小声交流着。耳畔,杭州市大关小学505班学生小昱和他的父亲正朗诵着工人诗人唐以洪的作品《退着回到故乡》。

“从工号退到名字/从衰老退到年少……故乡依然很远/是一只走失的草鞋……”稚气的童音在不大的空间回荡,父亲低沉的男声不紧不慢,场面异常和谐温暖。

“这个诗会让我幸福得有点晕眩!”用505班班主任沈波的话来说,“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头皮发麻。”此时距3月2日“我的诗篇”同名诗歌朗诵会已有几天,沈波却依旧止不住内心的激动。

活动源于偶然。2016年岁末微信朋友圈的一条讯息让沈波关注到一部纪录片——《我的诗篇》。感动于这部记录了6名漂泊于故乡与城市之间,忙碌在幽深的矿井与轰鸣的流水线,饱经人间冷暖的打工者故事的电影,沈波在家乡平湖发起了一次众筹观影活动。

“在每一张票根上,我都抄上了一句纪录片里的诗,‘陌生的姑娘,我爱你’。”沈波坦言,发起众筹观影活动,只因被片中主人公们“拔节向上”的灵魂所感动。“这种感动,深入骨髓,直达人心。我始终都相信人对美的嗅觉是相通的。”于是在2月12日,她在杭州再次发起了第二场众筹观影活动,“几乎在一天之间,我们就集满了75人!”学生们功不可没,505班13名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都参与其中。

“当天看完电影已是晚上9点,大家匆匆散场。”但让沈波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学生竟在班级里自发地讨论起了这部电影。而在随后语文教师林上幸让学生推荐一部电影的作业中,一篇篇真挚推荐《我的诗篇》的文章让并未接触过这部电影的林上幸感动了。

何不办一场以诗歌朗诵为主题的班会?两位教师和学生们一拍即合。选诗、选背景乐、选场地、设计活动方案……从定下主题到活动成功开展,全由学生一手筹备。提及这点,沈波语气里满是欣慰。

22名学生轮流上台朗诵了《我的诗篇》中6名诗人的诗歌,4位家长和2位教师也站在了孩子的身边,朗诵着那些虽未广为流传却直击人心的诗篇。小小的书吧内,童稚、清亮、低沉、沙哑等不同音色交织,汇聚成的交响乐感染着现场聆听的每一个人。

“看完《我的诗篇》,妈妈问我是否看懂,其实我还有好多不懂,但邬霞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她说:‘我一定会昂起我的脑袋,向着阳光生长。’她还说:‘生活有多艰难,就有多珍贵。’我想她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回忆起影片,小杭这样告诉记者。诗会上,小杭和小皓朗诵着乌鸟鸟的《大雪压境狂想曲》。“天上的造雪工厂/机械的流水线天使/昼夜站在噪音和白炽灯光中/麻木地制造着美丽的雪花……”诗情,似乎就这样随着清亮的嗓音慢慢走进了他们的心中。

学生小延说:“我们很幸运,Miss沈和我们举办了这场诗会,让我们能更加用心地去感受诗歌,感受诗歌主人的情感。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欣慰的是儿子读懂了他所诵的诗篇,学会了体谅与感恩。”那天,小延妈妈站在儿子身旁,分享了与小延排练的过程,享受着与儿子一起读诗、诵诗的互动过程。她更深情告白小延:“儿子,你知道吗?妈妈非常喜欢和你一起读诗,和你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以后,我们一起读更多的诗……”

“家长的陪伴本身就是一种诗歌‘朗诵’形式,阅读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通过诗歌朗诵,小朋友能够对一首诗有更丰富的认知,并且通过朗诵将诗融入自己的情感,成为自身力量的源泉,将诗歌变成自己的。”曾是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教育·发现》杂志编辑的王小庆听完整场朗诵会,对小昱和小昱爸爸的朗诵印象深刻,“将诗歌的意义延展到退回至亲情,退回至陪伴,退回至爱和家庭,这样的场景本身就是一首伟大的诗”。

“虽然我是一名伪文青,但我们办了一场诗意的班会。”沈波,这位新晋的90后班主任希望她的每一位学生的未来诗意而美好。

“伪”文艺教师的“最”诗意班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