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双一流” 一手抓应用型高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3-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手抓“双一流” 一手抓应用型高校

人物名片:绍兴文理学院院长 叶飞帆

按照大众高等教育的理论,高等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高等教育系统及其支撑这个系统运行的社会都必须作出转变。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绩举世瞩目。同时,随着数量的扩张,高等教育也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供给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像经济领域那样,对高等教育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既要实现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的均衡,又要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均衡。

但目前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未能很好地对接社会需求,因此建议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同时,继续推进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对应用型高校的评价体系由传统的学科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双一流大学”理念,目标是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最终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建设有门槛的要求,有范围的限制,只有少数高水平高校才有资格参与。对于数量占大多数的其余本科高校而言,应该定位在应用型高校,加快向应用型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

因此,我建议下一步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一手抓“双一流”建设,一手抓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经费投入、项目评审,以及其他各类资源投入方面,都要统筹兼顾,从而使得不同层次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和获得资源的机会。只有当少数高校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多数高校安心于向应用型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才会趋于合理,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才能实现。

而且对于应用型高校,不能再以学科水平为导向进行评价,并作为资源投入的依据。应该在评价体系中采用需求导向,让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一些社会需求萎缩的专业,无论水平多高,都要纳入“去产能”的范畴,不再给予资源的支持。相反,对于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即使水平暂时还不那么高,也要大力给予支持。专家评审也要从以往“选好选优”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底线把握”。对于社会需求大的专业,只要保证最低的学术标准,就可以给予支持,帮助其迅速提高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呼唤出台《校园安全法》     下一篇:代表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