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碰撞、争抢玩具、合作不协调…… 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3-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身体碰撞、争抢玩具、合作不协调……

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办?

□ 朱 丹

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教师把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照片挂在了走廊上,大家三三两两地站着欣赏。可不知怎么的,两名孩子突然起了冲突,彤彤掐了小米的手,小米大哭起来。教师闻声赶过来处理……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有人形容幼儿教师就是消防员,要时刻做好准备去处理各种幼儿之间的冲突。而对家长而言,对孩子在幼儿园发生冲突的事件,也是十分困扰。那么,教师、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幼儿之间的种种冲突呢?

教师:认清儿童世界里的人际纠纷

不久前,桐庐县桐君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方灵利对101名幼儿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把幼儿冲突分为两类,一是由物导向的冲突,表现在对物品、空间以及情感的争夺;二是由人导向的冲突,如幼儿加入游戏群体时的冲突、游戏中的观念冲突、违反规则引起的冲突、故意挑衅行为等。

“处理幼儿冲突时,如果教师总是以‘各打五十大板’式的消极处理方式,那么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根据方灵利的数据和案例分析,幼儿冲突起因由高到低分别是物品占有、规则争议、干涉他人、攻击行为,她说:“儿童世界里无法避免大大小小的人际纠纷,教师可以不用急着去当灭火器和调解员,不妨先对这些纠纷做一个初步的‘诊断’,然后再进行干预。”

对此,在幼儿园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教师周霞十分赞同:“我们需要认清儿童世界里的人际纠纷,了解幼儿冲突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而解决问题。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到‘下不为例’,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过去3年,杭州市文苑学前教育集团的教师们尝试着运用海森高儿童冲突解决六步法来应对幼儿冲突。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发现班级里的“硝烟味”逐渐减少了。“不仅仅是孩子在发生变化,教师们的应对也变得从容了,我们学会了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处理问题。”该园教师余海强深有感触,他向记者介绍了儿童冲突解决六步法,即第一步,冷静的接近,阻止伤害行为;第二步,认可幼儿情绪;第三步,收集信息;第四步,重复问题;第五步,支持幼儿提出的冲突解决的办法;第六步,给予进一步的鼓励。

“看似简单的六个步骤,其背后是对儿童情感的呵护和尊重,是对儿童感知自我、认识他人、倾听、理解、协商等社会性核心经验的培养。”在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总园长、浙江省特级教师王芳看来,面对幼儿冲突,教师要以儿童为主体,有侧重、有时机地去化解矛盾。

家长:让孩子成为“狼”还是“羊”?

今年年初,来自宁波各个幼儿园的教师代表齐聚“教育现代化与宁波学前教育创新发展”理论研讨会,他们讨论的其中一个议题就是“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被打了,家长会怎么办”。会上,教师们纷纷坦言,有的家长在孩子刚入园时会对带班教师说:“我们孩子性格比较软弱,我很担心他在幼儿园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在接送时间发现孩子脸上被抓破时,有的家长马上会问:“今天谁欺负你了,把你脸都抓破了?”有的家长甚至会说:“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就去告诉老师,或者打回去。”

作为家长,究竟应该让孩子成为“狼”还是“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建议家长要教会5~6岁的幼儿,做到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不只是五六岁的幼儿,这条建议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绍兴市柯桥区中心幼儿园教师陈晋颖认为,幼儿冲突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幼儿发展解决冲突的能力,而非简单地阻止或防范冲突的发生。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者,过多的介入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并没有好处,应该让孩子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温岭市石桥头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陈安恬建议,家长要分清孩子到底是“受欺负”还是“闹着玩”,很多时候,学前儿童对自己缺乏控制力,最终才演变成了“打人”。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用嘴巴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拳头。如果是自己的错,则应主动向对方道歉,若事情较为严重,应与教师、对方家长共同商量对策;若是对方的错,应该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防止孩子模仿;如果双方都是不小心的,那就彼此说声‘没关系’。”温岭市中心幼儿园教师赵艳艳告诉记者,她在引导家长面对幼儿冲突时总是强调:“根据儿童心理学观点,幼儿冲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孩子间的冲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在此过程中能够提高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