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不是“兜底”教育
□舒 杨
关于职业教育与扶贫工作,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有着特殊的情结。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他又一次提交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助力扶贫攻坚的提案》。这是最近四年来,他第四次围绕职业教育进行提案。杨国强建议,改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薄弱地位,充分发挥其“授人以渔”的脱贫作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致力于为现代工业提供技能型人才。而在中国,除了这一职能之外,职业教育还要担负起社会学意义上的“扶贫”责任。职业教育更接近于谋生教育、“兜底”教育。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门槛和成本较低,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根据自身情况上职业学校,学得过硬本领后“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案例确实不少。
虽然,职业教育与扶贫脱贫有一定关联,但不能因此将职业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兜底”教育,更不能因为理解失当,而局限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职业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适合技能学习学生的谋生出路问题,但不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专属于某一群体的选择。它不仅要帮助学生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更要帮助年轻人成长成才。
职业教育不应是被动选择,而应是基于个人兴趣爱好、未来成长发展的主动选择。社会应该有更大胸怀和格局来接纳职业教育。正如教育部长陈宝生所言,我们需要学术性大学培养爱因斯坦,也要职业学校培养鲁班,两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提供两个公共产品,一个公共产品是在全社会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弘扬工匠精神,另一个公共产品是提供大量的大国工匠。除了兜底意义上的扶贫,职业教育更肩负着“使得人人皆有出彩机会”的崇高使命。
不让学生误以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只能解决谋生问题”,就要引导整个社会转变观念,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形成“职业教育只是教育种类不是教育层次”的共识。同时,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立交桥”,鼓励学生基于兴趣和自身情况相互转换。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强化学生技能习得之外,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获得,并扶持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积极进取的学生打通升学深造的通道。今年两会上,陈宝生在答记者问时说,现在施行的普通高校先录取、职业学校再录取,好像职业学校低人一等。改变职业教育薄弱甚至弱势地位,根本上要从制度上做出改革安排。
要建设教育强国,就要着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由于其实际操作意义上的“兜底”功能,很容易被片面理解为“职业教育就是扶贫教育”,这反而让部分学生对职业教育产生了抵触心理,从心理上无法接受职业教育,导致其不珍惜职业教育机会。另一方面,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总而言之,无论从社会认知还是制度安排上,都要让职业教育实现“让人人皆有出彩机会”的价值回归。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