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汉字节”恰逢其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3-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少人都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国人汉字书写能力差、写字越来越难看这一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言恭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带来了关于谨防互联网时代汉字在传播中缺失的建议,希望通过建立“汉字节”来唤起民众对汉字的重视。

设立“汉字节”恰逢其时

□李 平 于 佳

在今年两会期间,不止一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设立“汉字节”,在国家层面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引发广泛关注。

为什么我们有必要设立“汉字节”?数字化时代,汉字学习环境堪忧。越来越多的人对电脑、手机产生依赖症,导致提笔忘字的“失写症”逐步蔓延。而比“失写症”更为可怕的,是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汉字的淡漠。当“无纸化”“表情包满天飞”“网络语言层出不穷”成为一种时尚及人人奉行的生活方式时,设立“汉字节”的提议,恰恰反映了代表委员们对汉字传承面临现实困境的忧虑,体现了责任意识和应有的担当。

“汉字节”并非一些人口中的“形式主义”,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每一个节日的设立都有其特定的内涵,通过节日来强化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其意义不可小觑。像教师节的设立,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也让所有为师者的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职业的崇高感和自豪感。经过三十几年的积淀,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共识和风尚在全社会得以形成。再比如1993年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唤醒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增强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节日是一个特定的符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提醒着人们去传承、去记取,抑或反思。

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那么文字就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因此,亲近和保护本国的语言文字成为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通行做法。相较邻国,日本政府曾颁布法令,严禁100多个外来词汇在印刷品上出现,以防外来的语言污染;每年的10月9日,是韩国的“韩字日”。而我们的汉字,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视和保护?

此外,设立“汉字节”有助于彰显民族自信、国家自信。追溯历史,古代东亚各地区都曾把汉字作为通用文字,故汉文化圈又常被称为“汉字文化圈”。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汉字在东亚各国人民心目中的级别最高,反映出他们对汉字的尊崇态度。19世纪末,由于当时的中国落后,失去了在东亚汉文化圈中传统的领导地位,汉字也不再享有约2000年的尊崇。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文化和语言重新获得了世界的重视,汉字的国际影响力又开始显现。全世界正在兴起一股中华传统文化热潮,汉字学习研究亦呈现出勃发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认识汉字,消融百年来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偏见,增强文化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提升爱国热情。

总之,对与中国人血脉相依的汉字,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设立“汉字节”恰逢其时,顺应民声呼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