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科合奏创新发展“交响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企业实验室、车间变作科研课堂,学生参与企业配方实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向华的指导下,多个专业的学生共同合作,通过绿色设计和科学复配,获得新型无塑水性涂层,大幅降低材料成本,夺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向华和学生所做的探索,正是学校力促产教科融汇的缩影。广东是全球主要的轻工纺织生产基地之一,广东轻工职院发挥人才、科研等优势,深耕应用研究,强化政校行企协同,建立科研支撑产业、产业推动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产教科融合机制。

    创新跨专业科研、育人管理模式

    “要帮企业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往往需要多个学院多个专业的合力。”向华主攻的包印防伪材料设计与开发,就涉及学校印刷数字图文技术、包装策划与设计、现代造纸技术等多个专业,然而,“原先部分学院交流不多,教师要开展跨学院科研合作,并非易事”。

    产业创新发展对跨专业、跨学院的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我校根据10个二级学院专业(群)所特所长,对标广东‘双十’产业战略集群创新发展需求,联合中型企业及校友企业,成立生化健康、数字经贸、艺术设计、智联智造四大产教科联合中心,聚力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培育与孵化等。”广东轻工职院党委书记杜安国介绍。

    “学校通过产教科联合中心破解了教师跨学院业绩归属的问题。教师们可根据科研专长、攻关方向,选择志同道合的同事组队。”向华负责的团队中,成员分别来自两个二级学院的6个专业,他们根据绩效考核表格分配绩点,并自动归属到个人所在的学院。

    前不久,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新能源汽车跃阶发展项目在佛山市南海区落地。该项目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方面有迫切的技术创新需求,广东轻工职院正着力做强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专业,再加上地理位置毗邻,双方一拍即合。学校整合3个二级学院相关师资力量,组建智联智造技术应用团队。团队联合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聚焦智能运载平台技术应用开发等,开展横向项目攻关、专利成果转化等。

    科研成果写入企业车间、“种”在田间地头

    传统工艺中,洗发香波以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对皮肤刺激性小,但泡沫偏少、难以增稠,怎么办?广东轻工职院教授龚盛昭带队攻克了这一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并在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相关成果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他带队搭建的教育部绿色日用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产教科融合平台,研发多项成果,助力企业新增20多亿元产值。

    “产业发展的升级障碍、创新瓶颈和技术难题,就是我校产教科融合的主攻点。”广东轻工职院院长卢坤建说,学校组建60多个跨部门、跨学院、跨专业的团队,并通过与政府联合、与行业协作、与企业共建等方式,建立产教联盟、产教融合促进会等多种形态的产教科平台组织,构建起“以平台为支撑、团队为基础、轻工领域为特色、揭榜挂帅为机制”的科技服务管理体系。

    广东轻工职院不仅引导教师将论文写入企业车间,还引导教师把科研成果“种”在田间地头。学校充分发挥生化健康产教科联合中心等部门的科技创新优势,建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州乡村振兴学院”。其中,校企共研化橘红脱苦和橘红叶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化州市写好化橘红“土特产”文章。

    依托四大中心以及各产教科平台,广东轻工职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广度和效度大为提升。自2021年以来,学校每年横向到账经费大幅跃升至3000多万元。仅在2022年,学校就服务500余家食品、生化等领域的企业,助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7.5亿元。学校牵头发起的佛山市“两高四新”产教联合体,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

    化教学、科研“两张皮”为“一条链”

    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解决问题……在龚盛昭指导下,学生植桃清很快成长为企业研发工程师,并参与研发多款畅销产品。

    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龚盛昭在讲授“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时,以学生探究、师生研讨、归纳反思为重点,开展问题导向的教学改革。

    这是龚盛昭从教26年的育人秘诀,也是广东轻工职院面向产业链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推进任务式“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真实案例。学校依托产教科联合中心,引导教师将企业新技术、真实项目等,带进课程、教材。

    向华在讲授软包装技术相关课程时,也会把水性无氟防油剂等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每年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向华都会带学生到企业,调研生产状况和科研需求,参与科研项目的推进。

    为让更多学生接受良好的科研训练,教师们会将企业科研流程“搬进”实训教学,定期选拔学生进入科研课题组,承担适当的研发任务。得益于龚盛昭的指导,学生在3周实训期内,自主完成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方案评审等整个产品研发流程,通过不断试错并迭代方案,在实战中锻炼创新能力。

    据统计,广东轻工职院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比赛中,夺得20项国家级奖项,立项“攀登计划”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58项。近5年,学校共申请1095件专利,授权专利950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