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基于“教学立场”,为学校发展问诊把脉
B 基于“教学立场”,为学校发展问诊把脉
【研训部门要做的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事,要立足于学校发展的需求,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在走访中,笔者看到一份统计数据。2015和2016年,教育发展研究院综合调研12所学校(幼儿园),各学科领域共撰写了152份学科综合调研报告,共87万字。仅2015年,集体到校(园)62所,听课评课2355节,开展主题研训活动228次,指导教师获国家级奖项30项,省级奖项48项,市级奖项375项。这是怎么做到的?
杭州茅以升实验学校教师杨明艳告诉笔者,学校和教师们常常会收到江干区中小学“教研需求”信息采集表,填了表,就有可能会有教研员来帮着解决一线教师和学校发展遇到的问题。这是教育发展研究院通过日常征询和定期发放信息采集表等方式,了解学校、教师的需求,采集调研意向、学科研训主题、教研活动建议等。这犹如“雪中送炭”,确保了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2013年,杭州采荷第三小学进行课程改革,其中有两个下午不上课。一个下午和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开设由学生自主选择的社团课,还有一个下午进行“走读杭州”——参观各个场馆以及人文景观的活动课程。这个下午的课时是把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重构和整合,各减少一节课形成一个模块得到的。
语文、数学等都是国家课程,怎么可以随意减少一节呢?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尤其是业内人士。研究院却力挺学校的实践,邀请省教育厅教研室专家团队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课程的建议。改革获得了高度肯定,采荷三小成为全省课改试验学校,并在全省大会上作经验交流,产生了广泛影响。随后,教育发展研究院又组织区内教师将教材中“重复交叉”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整合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德育专题活动等课程内容,率先推出“品德+”大德育课程,并在杭州市南肖埠小学、茅以升实验学校进行了部分内容的整合试点改革,这一研究成果同样在省内外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事实证明,江干区的做法与其后2015年出台的省深化课改文件中的要求是一致的。凭着专业判断,江干区先行了一步。与采荷三小“走读杭州”的主题课程相似,兼具基础性和拓展性的主题课程在教研员与学校的共同推进中成为江干区教育特色。如茅以升实验学校“桥”、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走读东城”、景华小学“石之语”、澎博小学“地铁少年行”、丁荷小学“绘本与生活”、丁兰实验中学“低碳生活”、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水与生命”、四季青中学“四季德育”、景华中学“湖畔少年”、采荷中学“劳动教育”、笕桥实验中学“雄辩”等逐步向主题课程方向发展。
可以说,“锦上添花”,即对学校的亮点工作及时总结提炼并推进发展是教研员的又一大工作。教育发展研究院按照“围绕一个主题,推动一所学校,共享一种经验”的调研工作思路进行主题性综合调研,包括“校情分析、共商主题、共定方案、集体调研、分层反馈、经验总结、撰写报告、问题改进、跟进研究”等流程,为学校量身定制教学调研计划和实施方案。具体工作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批改、学生精神状态、教育科研、德育研究、教师研修、教研组建设、学科教研活动等方面展开,整个调研过程历时不少于一周,在常态下进行。
教育发展研究院根据年度工作重心和学校需求,确定学期样本试点校,定时、定人、定点,“送水到田”,为学校提供最优化的调整方案和策略,推出学科和领域的优秀典型和先进经验。
需求导向的江干区调研制度,让一所所学校特色鲜明起来,一个个品牌树立起来。学校孕育的实践亮点,犹如胚胎,在教研员的努力下呱呱坠地,健康成长,教研员成了最好的“助产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