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系统下导学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4-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电子书包系统下

导学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学校 陈爱君

我校使用Happy Class智慧校园系统已近3年,初中部全面普及电子书包系统的使用,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实现了教学智能化和移动学习。

导学微课指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名著阅读初期用来指导学生预学的5~10分钟的微小视频课程。

课前导学作为教学的一种方法,就是要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而导学微课则根据文本和名著的特点,或梳理文章内容,或围绕某个教学难点运用文字+声音+画面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具有时间短、内容集中、针对性强的特点。

一、文本导学微课

文本导学是语文文本学习的重要环节。文本学习如果不加引导,大多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方向性,学生对预习时哪些是该理解的,哪些是该识记的,哪些是该思考的,哪些是该记录的……弄不清方向;二是没有针对性,学生往往按照资料书照搬照抄,胡子眉毛一把抓,写得密密麻麻分不清主次。

我的文本导学微课利用两种手段:读和注。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默读和注音注义;第二步是朗读和自我检测,会因为课文的不同、学习目标的不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点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朗读环节,这个简简单单的任务,如果教师也参与朗读,就会多一种陪伴和期待,好像是在和学生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这样的预习能不高效吗?

设计现代文文本导学微课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做到内容少而精,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微课使用的有效性。如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是小说单元,《故乡》是单元的首篇。导学微课依次安排了3个内容的讲解:谈谈小说(了解小说的概念、分类、三要素、人物塑造方法)、写作背景介绍、指导学生从三要素入手阅读小说。

指导过程通过3个任务的布置加以落实。

任务1:阅读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和结构。

方法指导:全文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按地点的转换可将全文分成3部分。

任务2:感受故乡(环境)的变化。

方法指导:跳读,先找出描写20年前后故乡环境描写的语段,朗读并用两个以上的词语概括环境特点。

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我”感到的不是喜悦而是悲哀,不仅是景的变化,还有人物的变化。

任务3:感受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巨大变化;感受20年前后杨二嫂的变化。

方法指导:教师提供1张表格,学生从闰土的外貌和动作、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等方面感受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巨大变化;找出描写20年前后杨二嫂外貌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分别用一两个词加以概括。

布置学习任务,有方法指导,但不揭示答案,让学生通过充分预习去主动阅读思考,自主探询答案,为课堂上分析人物变化的根源、揣摩作者的情感、挖掘小说的主题作前期准备。

这篇小说的情节、人物刻画语段读来还算清浅,可从全文着手设计导学微课,引导学生紧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去解读文本。

相对于现代文文本导学,文言文的导学更费时,讲解更详细。系统预习从重点字词句提炼、文学常识及相关写作背景、文章主要内容等多方面指导学生。

如《唐雎不辱使命》预习导学中,教师带学生用红笔标注文中重点字词,参照注解明确字义,没有注解的字词在PPT上进行标注。疏通文义后,请学生思考: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的魏属安陵小国,其用意是什么?真是好心让安陵国扩充领土吗?

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有些学生听完导学微课带着问号进课堂,通过人机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将预习时的问号变成感叹号。

二、名著导读微课

智慧校园系统是一套具有成熟教学模型的电子书包解决方案,不但为文本教学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教与学的模式,也为语文课外阅读方式的改革和试验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可以支持电子版书籍、内容导读、学生个性化解读、优秀读书笔记等上传,方便快捷而有效。

学生开始一项阅读任务前,教师会以微课形式对作家、写作背景、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阅读长篇小说如《格列佛游记》,我们会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适时提供章节内容的提炼,指导学生梳理情节发展的脉络。有些作品的内容、背景与学生距离非常遥远,阅读时存在明显的地域和时间隔阂,我们就会提供一些现成的网络导读资源,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如共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截取了江西卫视《品读》栏目的相关视频片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认识主人公的内在精神。

这些导读资料综合在一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网络条件下,学生可以随时打开自己的平板电脑(学生端)加以利用,也可预先在平板电脑上缓存,在放学路上、旅游途中随时视听。

三、导学微课的技术辅助

导学微课并非孤立的,除简短的微课视频之外,需要有相配套的资源与手段更好地发挥它的功效,如网络测评、课堂反馈等,它们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如《唐雎不辱使命》,有课文朗读视频相辅助,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运用电子书包系统的“教师提问”功能,让学生把课本上的预习笔记拍照上传进行展示,发送几道字、词、句的解释题,让学生当堂做完上传到大屏幕,全班一起评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

名著共读环节,通过让学生口头讲述故事、分析人物形象、谈阅读体会来落实导读的功效。反馈环节,利用电子书包系统监测学生的阅读成果,检验教师阅读指导工作的成效。如利用“网络作业”界面,把客观题导入终端,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进行答题提交,系统自动批阅显示得分。红色字体显示错题和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学生通过对比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将优秀读书笔记、阅读手抄报、自制PPT、自绘思维导图在平台上进行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阅读竞争力,展示出“阅读激发阅读,全面带动经典阅读”的效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