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统考统测 关注学习质量 南湖区中小学“绿色评价”全覆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4-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靠统考统测 关注学习质量

南湖区中小学“绿色评价”全覆盖

□ 李 平

近日,嘉兴市南湖区各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们,收到了一份监测数据分析报告。至此,“绿色评价”项目涵盖了该区所有中小学校的语文、数学、科学这3门学科。

2013年,教育部确定我省为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省。同年8月,我省制定并下发《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把学生学习状况、综合素质和成长环境等作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中心合作,联合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项目研究。南湖区在中小学生学习力发展方面的探索,成为全省首批评价改革试点项目之一。

借鉴“绿色评价”思想,南湖区试图构建基于学生学习力发展的“绿色评价”指标,如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等,并研发相应的评价量具,在区域层面改变教育评价的导向,体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深层次学习质量的导向。

3年前的那场期末考试,让南湖区凤桥镇中心小学数学教师缪建峰至今记忆犹新。跟以往“中规中矩”的试卷比起来,那场考试中不按常理“出牌”的题目占了一半还要多。比如明明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却让学生给出自己选择该选项的理由;一些题目更是非常贴近生活而不是贴近书本……

对此,不少教师感到难以适应。随后,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以“评价不为证明,只为改进”为题出具了一份学科测评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淡化排名,着重指出城乡、男生与女生、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一些共性及差异,并提出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打消了教师们对考试排名的顾虑,同时也开始反思报告中所揭示的问题。

该区研训中心主任王晓红说,所谓“绿色评价”就是改变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现状,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的科学分析基础上;评价不再只重结果而轻过程,注重考察学生的进步和学校的努力。

2014年,南湖区选择4所学校进行试点,城区和农村各有2所。当年的测评结果显示,城乡试点班学生在“知其然”方面的差异不大,但在“知其所以然”方面差异明显。缪建峰班上的学生在“能力立意”这项数据上的结果不太理想,“这说明我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帮助我们的课堂教学从重知识结论,向关注能力、关注过程方向转变,这不正是‘绿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吗?”

之后,根据测评报告所指向的教学短板,在教研员的帮助下,缪建峰的课堂发生了改变。他在班上组建了4人一组的学习型小组,明确组员的分工与职责,制定互动的行为准则。他鼓励学生借助画图、演示、实验等方法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015年,试点校扩大到8所,项目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等3门学科。以科学为例,通过命题的变化,将科学素养的考查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该区研训中心副主任、初中科学教研员魏林明告诉记者:“教师们逐渐明白,比起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

“课改到了深水处,评价的探索是绕不过去的。”该区教文体局局长俞新华说,“绿色评价”找准了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像语文学科重“语用”水平的考查,科学、数学学科重考查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等,这些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课堂教学要求。

教育厅教研室评价部主任方张松则告诉记者,南湖区基于“课程立意,学生立场”的评价改革,不依靠统考统测来提高教学质量,而是从规范课程实施入手,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循序渐进地研究评价技术突破,改造纸笔测验,形成与“学为中心”教学改革相配套的区域评价机制,保障了课程改革的良性实施,值得推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