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不只有一种教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4-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说明文

不只有一种教法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朱华贤

最近听了几位教师教说明文,笔者惊奇地发现,无论教《鲸》(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长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太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他们都把主要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两个:1.理解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2.理解说明事物时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教学就只有这两点可以作为目标吗?

说明文和其他文体一样,从内容到形式也是多彩多姿的,也是有个性的,教学目标怎么会是单调的呢?下面试以《太阳》《鲸》为例,谈谈说明文的文本个性所在。

《太阳》在内容上的个性有两个:一是选择说明对象要适合;二是紧扣对象的特征来说明。本文选择的说明对象是“太阳”,是人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但我们还是对它感到陌生,这是因为对它的相关认识了解有限。它从哪里来,它有多大多远,它还能存在多久,等等,我们都不甚明白。

读者对非常熟悉的内容不感兴趣,对非常陌生和深奥的东西兴趣也不大,比如量子。只有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容,才能触发阅读的兴奋点。《太阳》恰好就是。当作者确定了写作对象是太阳之后,写太阳的什么呢?文章拿捏得非常好,并没有写太阳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它在整个宇宙中的地位等,他写的是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太阳的远、大、热,其实都是从人类的角度来说的,写的都是人的感觉和认识。

假如学生也要写说明文,选择写作对象需慎重,不能随便逮着什么就写什么。

《太阳》在形式上是板块式结构。文章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前三自然段,写太阳的主要特点。一段写一个特点,分别是太阳的远、大、热。第二板块是接下来的五个自然段,写太阳与人类的各种关系。其中,第四自然段写动植物都离不开太阳,第五自然段写雨雪的形成是太阳的作用,第六自然段写风的形成靠的是太阳,第六自然段写阳光具有杀菌能力,第七自然段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第四、五、六自然段的一个小结。

这两个板块的安排,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符合认知规律,是不能互相调换的。其他说明文并不都是这样的结构,让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整体构思是重要的。如果写说明文只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着眼于局部,而没有从宏观上观照。

《太阳》在语言运用上又有什么个性呢?除了语言“准确”之外,其他并不鲜明。“准确”是所有优秀说明文的共同特征,并不是个性。

因此,《太阳》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

1.理解说明对象的独特性:既熟悉又陌生。

2.理解文章板块式的构思。

3.理解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完《太阳》,再说说《鲸》的文本个性。

从说明对象的选择上说,有两方面:一是鲸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别喜欢的,而且学生通常从影像资料中对它已经有所了解;二是这个说明对象容易被人误解,以为是一种鱼,因为它外形像鱼,又生活在水里。

选择这个说明对象,既是投学生之所好,点燃阅读兴趣,又是纠正认知上的误解。

作者选择了鲸的形态、演变、种类、习性、寿命等方面来写,并没有写鲸与人类的关系,比如捕鲸的残忍等。为什么?这既是考虑到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的有限,同时给予学生课外探索学习的机会,而鲸与人类的关系没有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来得密切。

《太阳》是板块式结构,而《鲸》是并列式结构;《太阳》有小结性段落,《鲸》没有。《鲸》共七段,有些段落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逻辑性,比如第一自然段写鲸的庞大,第二自然段写鲸的演变,这两段互换一下也完全可以。再如第五自然段(写鲸的呼吸)与第六自然段(写鲸的睡觉)也可互换。

除了列数字和举例子外,《鲸》出现了两种新的说明方法——分类和定义。

分类的科学性在于分类标准的确定。“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有关定义方面的有两个句子:“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是鱼类。”这两句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但它有定义的基本形式。

至于语言,除了“准确”之外,也没有特别之处。

根据《鲸》的上述个性,我们是否可以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认识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2.理解文章的并列式结构特征。

3.认识并初步理解分类和定义。

《太阳》与《鲸》都是说明文,但教学目标却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文本个性不同。只有根据文本的个性教学说明文,才能教出新意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我和木雅祖庆学校的三生情缘     下一篇:三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