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坚守初心 教坛深耕勇担使命
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宁德一中”)创办于1940年,已有80余年办学历史。学校历经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节点,始终坚守在教育阵地前沿。近年来,学校秉承“博学笃行 立德树人”的校训,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办学理念,立足于学生成长,狠抓教学质量,持续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培根铸魂 建设德育高地
“五育”德为首,立身德为本。学校建构具有宁德一中特色的“守正创新”德育课程体系,培养品德优良、举止文明、勤勉好学、阳光自信、追求卓越且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管理育人,创新管理理念,明确育人目标。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学校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常规教育,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此外,为丰富德育功能,学校基于不同年级学生实际认知发展水平来确定具有年级特色的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初始年级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中间年级以锤炼品格为重点,毕业年级以励志教育为重点。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阶段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活动育人,立足仪式活动,提升德育内涵。作为课堂道德教育的延伸和拓展,仪式教育包含独特的文化意蕴,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方式具有启迪、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学校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从入学到毕业系列仪式活动: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帮助新生扣好高中的“第一粒扣子”;新生军训活动磨炼学生心智,励品育德;半期考、期末考动员大会暨颁奖典礼给予学生奋斗征途中的时时激励;高三师生宣誓大会吹响高三“出征的号角”;成人礼暨百日誓师,让学生明白“大任始承十八志,百日勃发可争雄”;毕业典礼教会学生懂得感恩,迎接美好未来……三年仪式课程见证学生成长,突出活动育人,推动学校德育的科学性建设。
文化育人,厚植人文情怀,传承民族精神。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德育,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更是对未来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学生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汲取价值观念,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实现德育目标。学校秉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整体系统地开发不同年级同一主题的校本系列德育课程,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系列主题活动,在高中三个年段分别开发“文化积淀”“人文情怀”“时代精神”三个层次的主题课程,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赋予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育人,践行知行合一,彰显青春担当。学校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充分整合地方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五育”融合。学生走进宁德市图书馆、档案馆开展志愿研学活动,到福利院、敬老院等地从事公益劳动……实践类课程引导学生知行合一,通过自我教育提升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发展为本 构建课程体系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融合,顺应高考综合改革,凝练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三维、三层、六类”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三维”指课程体系的育人目标,即“博学洽闻、笃行不怠、立德树人”。“博学洽闻”是在知识方面的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知识,主动拓宽知识面,形成自主获取有用知识的意识;“笃行不怠”是在行动方面的要求,努力践履所学,在实践中培养关键能力,提升学科素养;“立德树人”是知行合一的更高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三层”指课程体系的层次,包括基础类、拓展类、实践类,学生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分层选择。“六类”指课程体系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科学素养、人文气质、身心健康、艺术修养、职业技能。
道德品质方面,学校整合青年团校和青年党校资源,发挥共青团育人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号召学生向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素养方面,以国家课程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拓宽校本课程门类;每年举办校园科技节,开齐五大学科竞赛辅导课;与“双一流”高校交流合作,设立科创讲坛,对接高校“强基计划”和“专项计划”招生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文气质和艺术修养方面,集中体现在音乐、美术、书法、诗词等国家和校本课程中,结合地方文化建设,开设戏曲、畲歌传唱等特色课程,开发中华诗词系列特色校本课程,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身心健康方面,开齐开足体育课,开设了射击、攀岩、网球、足球、篮球等选修课,让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职业技能方面,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校外实践和社区志愿者服务;积极对接宁德师范学院、宁德时代、上汽、中铝等地方高校和高新企业,开设颇具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如黄家蒸笼制作、黄家老酒酿制、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实践、“盈盛号”畲银工艺实践等。
精简高效 实施课堂改革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用简约理念为航标,追求课堂教学的简洁、清晰、深刻,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素材精简、教学环节简化、教学媒体使用简当等,力求达到优质和高效的课堂,用简约的教学实现高效益育人目标。
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与统帅,课堂教学任务均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及教学大纲,把握好学科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对每一章、每一节课的内容地位要有较深入的分析,明确课程学习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学生而言“少则得,多则惑”,根据凝练精简课堂目标,精准安排新授课、习题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合理设置课堂教学任务,提升教学实效,让每一步的课堂学习都能恰到好处、简约自然。
教学素材精简。教学素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素材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选取提炼优质的教学素材,即明确“用什么教”,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依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提炼简约、自然、有效的教学素材,包括引导性材料、教学情境设计、问题设置、例题选择等,让每一个教学素材都能精准地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适当改造教学素材,在不改变教学素材背景的前提下变换其蕴含的内容与思想,节省学生熟悉素材的时间,做到一“材”多用。
教学环节简化。课堂教学由很多教学环节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学环节的合理选取和恰当应用。过于复杂的教学环节、嘈杂的教学程序会让学生“忙于追赶、疲于应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学情,搭建教学基本框架,形成有效学习路径。科学合理地拟定知识引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或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归纳反思等教学环节,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发挥其价值与功用,即明确“怎么教”。通过简化环节和流程,为学生留下充分的交流研讨、联想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里完成学习目标,触及学科本质。教师充分考虑问题提出、学生思考、师生交流、教师讲解等教学环节的实效性,略去低效、无效或重复的教学环节,甚至对交叉的教学环节进行整合,让每个教学环节简约呈现、高效使用。
教学媒体使用简当。在使用多媒体时,教师要秉持简洁得当的原则,以提升课堂效率为最终目标,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工具,使之与板书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课堂,实现教学方法的简易、高效。教师使用的教学课件重点突出、内容简明,给学生一目了然之感;在理化生等学科的实验设计上,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对于某些费时且现象不够明显的演示实验,事先录制高清的视频进行课堂播放,便于学生观察;对学生实验进行微型化、绿色化改进,既便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促进思考能力提升,又节约了实验时间。
除此之外,学校教师还在课堂的活动组织、结构安排、语言表达、作业设计等教学要素上探讨如何做到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简约的课堂是严谨的逻辑、理性的精神、深刻的思考的魅力凸显。当然,“简约”具有其本真性,切不可追求形式上的“简约”而丢失课堂的本真。
继往开来 弘扬中华诗词文化
2022年,学校提出把“弘扬中华诗词文化”作为校园特色文化,依托课程、活动、环境三大平台,开展三位一体弘扬中华诗词文化的探索与实践。同年7月,“中华诗词文化”作为福建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项目成功立项。
学校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线,将中华诗词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成立“中华诗词系列”校本课程编写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中华诗词”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内容覆盖中华传统美德、地理山河、爱国、哲理、革命英雄主义、灯谜等,并投入教学实践,实现以诗育人、以诗养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