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校园体育的“硬约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强化校园体育的“硬约束”

□林静远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实施“青年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并细化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其中“要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有一定的针对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提升他们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学校,有必要把体育教育放到一个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学校体育受到了进一步重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学生的身体素质监测和青年体质健康来看,学校体育教育的落实状况和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与人们要求和期望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其问题的根源在于“重智轻体”。有的学校体育课程只重视与体育考试相关的项目;有的甚至让位于应试的文化课;有的体育特色学校也只重视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成绩,而不注重群众性的项目普及。

作为学校体育,硬约束就是对约束性的要求“硬”起来。首先要强化体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的硬约束,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发挥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加强教育督导,建立问责机制,既要保证体育课时和课外锻炼时间得到落实,又要促使教学效果达到课程标准,使学生的体质健康达到指标要求。

其次,学校体育教学须着眼于从小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学校要创造各种条件,在拓展性课程中,尽可能多地开设体育运动与健身活动项目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选择与兴趣,教会他们一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为他们形成运动爱好创造条件,从而为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奠定基础。学校还可结合实际打造体育特色。去年我省100所中小学就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

再次,努力提高学校体育的吸引力。要创造条件引入退役运动员和专业俱乐部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积极开展各种体育联赛,提高学校体育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度,努力创设浓厚的群众性体育运动氛围,通过体育魅力的感染让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