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善于积累成长资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师要善于积累成长资源

□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 刘 波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热词“政治资源”,剧中有两个缺乏“政治资源”的人物——孙连城和易学习,两个人的共同点是职务多年原地踏步,但工作表现和状态迥然不同。按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的说法,孙连城是属于不燃型的人,而易学习是属于自燃型的人。自燃型的人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会大有作为。

教育领域,“教而优则仕”尽管是教育生涯的一种发展方向,但魏书生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90%以上的教师成为不了校长。因此,走专业成长的道路,应该是大多数教师的职场目标。

无论是走管理之路还是走专业成长之路,教师很多时候并不能如愿。这是因为管理岗位和名优称号都是呈金字塔式分布的,职位和荣誉都是有限额的,是稀缺资源,提升主动权并不在自己这里。

能在“名利”二字上获得“成长”的教师毕竟是少数。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之后,既不想成为学校管理者,也无意在专业发展上有什么追求,就有可能成为“孙连城”式的教师。

但从教师的职业性质来说,在专业上的修炼是无止境的,是别人所不能限制的。换句话说: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长。与某些以追求职务晋升为主要目标的职业相比,教师职业自我追求的空间大多了。在当下这个移动互联时代,与“政治资源”的神秘莫测相比,教师的成长资源则是无处不在,并且相对容易获得。

教师的成长资源可以由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积累。

尽管很多地方已经实行了教师全员聘任制,名义上教师岗位不再是铁饭碗了。但与其他很多职业相比,教书这一行还算是比较稳定的,教师们也没有多少危机感。

今年上半年,华为公司的“中年危机”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宁波晚报》2017年4月20日刊发了报道《中年“离职”或“被离职”是“危”还是“机”?》,提出职场人提早进行职业规划、持续学习提升能力很重要。

现在教育部取消教师资格终身制,五年一周期的教师资格注册也已正式启动,今后会逐步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很多媒体报道显示,各地教师进编考试竞争非常激烈——现在想要当个教师并不容易。虽然对工作有诸多怨言,但大多数教师还是不愿意离开教师岗位的。

因此,对于在职教师而言,还是应该好好进行一番职业规划,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持续学习能力——成长应成为教师的常态。

一、唤醒自己的成长意识

自己没有念头,谁也无法叫醒那个装睡的人——教师的自我唤醒更为重要。家长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有一种“让学生碰到好教师不成为小概率事件”的趋势,因此教师的自我成长也符合老百姓的需求。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业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除了培养一批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外,提高全体教师素质的全员性培训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但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成长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其实这就属于一种“装睡”,不唤醒自己的成长意识,就等于蹉跎自己的岁月;由于自己一人的不作为,也会错过教师群体的成长机遇。

二、积累自身的成长资源

有些教师是比较幸运的,他们入选了“名师培养对象”,会有以组织名义安排的导师,会频繁参与各类高级别研讨会,有了一些别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成长资源。但对于大多数没有好机会的教师而言,成长的通道并没有就此关闭。在移动互联时代,很多的成长资源大家的获得机会是均等的,比如多读一些好书,多参加网上的研讨群等。

在过去资源贫瘠的年代,很多县级及以下的新华书店很少有新书,一线教师一书难求。而网络的普及让多读书、读好书不再成为教师的奢望;大量的网络直播课,更是让学习成为零门槛和低门槛的事情。

又如,学生的特点变得更加多样,如果教师舍得付出心血,有意识地去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关注一些特殊学生,就能积累大量的真实案例,育人能力就会在实践中得到显著提高。

三、开展持续的成长行动

研究可以把阅读、实践、思考有机地整合起来。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可以让教师过不重复的教育生活,在研究中破解困惑,提高工作效能感,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

前不久,我参加了上海市闵行区和宁波市镇海区“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校长互动交流会。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上已经探索了18年的闵行区实验小学校长何雪峰认为,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师在研究中不时地遇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因此减少了职业倦怠问题。他们是在研究中不断发展着自己。

事实上,教师只要处于成长的状态中,不功利的目标往往会带来水到渠成的结果。为让学生能遇见更好的教师,为让自己享受职业幸福,远离职业倦怠,做一名成长型教师理应成为当下教师的自觉追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