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水院:下活治水“一盘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水院:下活治水“一盘棋”

□ 于 佳 陈蓓燕

通讯员 裴新平

今年3月,海盐县“五水共治”办对千亩荡水源地进行水质达标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Ⅲ类水标准。

千亩荡水源地是海盐全城50万人的供水生命线,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饮用水安全,关乎海盐人民的身体健康。而在2015年前,其水质各类指标均不达标,污染严重。直到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胡群革带领团队到来后,对千亩荡水源地开展全面的生态修复,不仅一举改善了水质,更发挥了其保供水、防洪水的功能。

作为我省唯一的水利类本科院校,浙水院本着“一盘棋”思想,致力于水生态的改善修复。特别是在我省启动剿灭劣Ⅴ类水以来,该院组织多个专家团队分赴全省治水一线,积极发挥自身学科、平台等优势,对治水进行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的问诊、把脉、开方。

有“浙江绿谷”美誉的丽水市近年来为保护瓯江水域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洪涝灾害多、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水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仍然难以破解。在丽水市水利局的委托下,浙水院教授朱丽芳来了,随行的还有该校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多个专业的教授专家,以及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单位——省河口院、省水利设计研究院、河海大学等水利行业的“大腕”。

“治水的核心问题是水资源的优化调配,比如如何将死水变活,怎样将污水收集起来再利用,怎么预设洪水的到来并加以妥善处理等。”朱丽芳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几乎涵盖了水利事业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全局治水上浙水院有优势。最终,专家智囊团为丽水开出了北洪南调、南水北引、下枯上补、构建水库群、分洪道进行洪水联合调度的良策,为该市“五水共治”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全省各地各条水利战线上,几乎都能看到浙水院师生的身影:参与衢州“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与督查;为玉环全面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工作;主动对接余杭崇贤街道、缙云经济开发区、新昌、嵊州等地,为地方提供一河一策剿灭劣Ⅴ类水的技术方案;在慈溪、柯桥等地开展河网水动力研究,成功研制出可为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定量依据的河网二维模型……

据浙水院科技处处长周铭介绍,学院目前与江山、仙居、浦江、云和等5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曹娥江流域水文化生态、乐清水利电力等5个研究基地,并与40多家单位确立战略合作关系,承担各级各类科研和科技服务项目1000余项。此外,该院每年还为防洪工程建设、供水调水管理、防涝排水调度、水源环境保护和农业节水技术等“五水共治”的相关岗位输送大量人才。

嘉善县委委员邱建新曾任嘉善县水利局局长。他说,局里有70%的员工都是浙水院的毕业生,他们常年在治水一线,和当地150多条垃圾河、黑臭河一一过招,“时至今日,学校着力培养的实践能力与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令我受益无穷”。

为普及推广治水技术,浙水院抽调相关学科的精兵强将,组成博士教授服务团,根据基层剿灭劣Ⅴ类水工作需要,结合当地污水实际治理进程,采取灵活的培训形式,将新知识、新工法、新技术送进县、镇、乡,以地方需求为导向,为基层提供“家门口”式的定制培训服务。同时,该院另组织团队完善以《浙江水利资源库》等为核心的水利行业专业特色库,深入剿灭劣Ⅴ类水一线,收集提升编辑《“千”个小微水体治水典型方案库》,并在“浙江水利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上共享,传递水利科技文献数千项。

“前不久,上虞崧厦镇的乡亲专门打电话来感谢我们的教授帮他们治水,还邀请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去村里吃水果,因为那里的水变清了。”浙水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陈晓东告诉记者,学院教师还会不定期地组织学生突击监管“河长制”执行情况,看到污染物马上拍照取证,并用电子地图定位,既为“河长制”管理考核的客观公正发挥了作用,也为学生参与治水实践创造了机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