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特别的素质教育“作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份特别的素质教育“作业”

□徐 岚

当炒菜变成一门家庭作业,这到底是素质教育的一股清流,还是徒增家长负担?最近,重庆的一则有关“炒菜作业”的新闻在网上引发舆论热议。

让十一二岁甚至更小的孩子做菜做饭,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听上去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实事求是地说,让这个年纪的孩子成为“大厨”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只能自己代劳然后拍张照片交差。但是笔者相信,“炒菜作业”的初衷并非要把小学未毕业的孩子培养成为“大厨”,更多只是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

如果家长不选择代劳,而是帮助孩子一起完成,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无疑会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也会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独立性,这才是“炒菜作业”的意义所在。有学生谈道:“我做了两道菜感觉累死啦,想想家人为我做了那么多年饭,爸妈真是不容易。当吃到自己做的饭菜后,感觉特别香,然后看到爸爸妈妈吃我做的饭时,觉得挺值得的,很有成就感。”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长期以来,素质教育之所以难以推进,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长对分数过分看重、对孩子过分溺爱,学校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轨。有不少家长反对“炒菜作业”,表面原因是担心孩子太小,做菜中的刀、油、火都会对孩子造成潜在的威胁。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在于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很难真正放手让孩子做菜、做家务。另一方面, 受当前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家长不愿意孩子把精力花在与考试无关的技能学习上。

教育的目的不应是为了培养一批“知识的邮筒”,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意识、创新能力对于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相比之下,老师给学生布置的“炒菜作业”,让孩子们将生活融入学习中去,其实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积极探索。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共同完成,但是不该阻拦。很多家长总是以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为孩子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做功课,殊不知,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份特别的素质教育“作业”,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何乐而不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当炒菜以作业的形式呈现在学生和家长面前时,其实是学校和老师在开发和培育学生读书之外的另一种能力。毕竟,教育的本义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而非考试的机器。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