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校长

俞国娣

我们认为,要将教育国际化落实到学校具体的办学行为中,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我们的课程体系名为“新班级教育”课程,冲破传统班级教育的束缚,首先在理念层面接轨国际,实现了“八个转变”,即从学科教师各自为阵向教师包班教学转变、从单独授课向教学协同转变、从分科课程向学科综合化转变、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建构转变、从单纯认知向社会交往的合作学习转变、从“分数至上”到评价多元转变、从“黑板加粉笔”到运用现代教师技术转变、从“苦学”向“乐学”的转变等。

2010年至今,我们重整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将“新班级教育”课程分为包括社会与综合实践领域、语文与艺术领域、数学与科学领域、英语与国际理解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在内的五大领域和十项课程群,每个课程领域又分别设计了三个不同的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由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定制式课程构成。其中定制课程为崇文校本个性化课程,由学生自己与学校共同开发制定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

为适应这样的一种课程体系,我们从四个维度对教学进了结构性变革。其一,在教学时间结构上,打破传统教学时间的结构,重构学生学习课表。每个班级,有日课表、周课表、月课表和学期课表四类构成,每周的课表有变化,每月的课表有不同,每学期的课表具有班级或者年级特征。每个学生在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学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课表。

其二,打破传统学习时间的结构,重组单位学习时间。每一个科目的时长是根据课型需要、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来设定的。课程的课时时长各不相同。常规课(国家课程或学科课程)为35分钟。超过35分钟的,有社团课、免试生课程、专题活动课程等长课;不足35分钟的课,有自主学习课、谈话课等短课。

其三,在教学方式结构上,从常规的教学方式走向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重点开展协同教学、走班(走教)教学和师徒教学。如项目走班教学、主题协同教学、专题走班教学、分层走班教学、合作走教、自主学习、个别教学等。

其四,教学设计结构从剧本式到框架式。在框架式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的不是预先确定的,它来源于并生成于活动之中。教学的严密性不再是对预定目标的忠实实施,还包括不确定性,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各种联系和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

基于此,我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多元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我们倡导多元的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内容,全方位评价学业水平、能力水平和道德水平,多元的评价方法,包括全面评价、分类评价、多维评价、隐秘评价等形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国际化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下一篇: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