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新变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执行主任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朱兴德

2016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目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如何做好全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系统要求。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面指导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若干意见》提出了“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不断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总体要求。

第一,继续坚持“面向世界”发展方向不动摇。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景山学校的“三个面向”题词中明确提出了“面向世界”的要求,成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和方向指引。在新的历史时期,基础教育面向世界的战略方针没有改变,但是有了很多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形式上从“引进来”为主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更加强调双向开放。其二,内容上从侧重借鉴学习变为更加强调融合与创新,更加强调文化传承和祖国认同。基础教育对外开放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开放不是目的,借鉴也不是简单的自我否定。其三,功能上更加强调人文交流和发挥影响力。

第二,抓好三个关键环节。基础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大体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教改设计阶段;二是教学实施阶段;三是教学评价阶段。在教改设计阶段,对外开放的重心是借鉴吸收境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及时开发更具时代特征的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大纲,国际合作培养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等,这主要应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教学实施阶段,是对外开放的主要阶段,核心是师生跨境流动及合作教学,学校发挥主体作用。目前,关于基础教育对外开放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评价阶段对外开放的重心是引进借鉴境外先进评价理论和方法,及时改进本土评价过程,提高科学性。上海当年参加OECD组织的PISA测试,主要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第三,区别对待三种教育。从教育构成分析,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不同阶段对外开放的侧重有所不同。在学前教育阶段,市场发挥着主要调节作用。教育机构秉持什么教育理念,使用什么教学内容,招收哪个国籍的学生,聘用哪国教师,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义务教育属于强制性国民教育,是教育主权的集中体现,学校几乎没有针对教育内容和教学体系更改的自主性,因而引进外籍教师亦无多大用武之地,跨境合作教学和合作培养也不现实。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外开放的侧重点是人文交流。目前常见形式有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进行师生短期校际交流,缔结姐妹学校或友好学校,开设小语种选修课程等。其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常见做法有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等。比如,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已开发出版成套国际理解教育校本教材。宁波华茂国际学校定期开展的“签证日”“地球日”“联合国日”等主题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高中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目前争议较大。高中教育阶段属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成长选择和升学压力,导致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对外开放工作主要围绕学生出国留学展开。正是这一点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甚至批评。目前,全国各地高中引进外籍教师,开设国际课程,举办国际班,输送学生出国留学,非常热门,社会意见也很大,导致有关部门的决策比较困难。部分地区通过申请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予以统一管理,严格限制学校自主开设国际班。部分地区则放任学校自主办学。无论高中开展何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目标只有一个,即培养学生更加坚定的祖国认同和文化认同,培养造就更多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基础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新变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声音     下一篇:女教师坚持讲故事唤醒昏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