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职院:“三位一体”成就现代“工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州职院:“三位一体”成就现代“工匠”

□施敏锋

对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就业季更是他们的收获季,多家企业向毕业生伸出“橄榄枝”,更有多位学生就读期间就已被企业预订。另据近3年来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组织的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与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达98.61%,学生对学校平均满意度为87.26%,用人单位平均满意度为87.85%……学生、家长、社会的综合满意评价,是衡量一所学校、一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最直观的指标。该校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已实现搭“台子”、趟“路子”、架“梯子”到收“果子”的华丽转身。

“AB”轮训培养现代“学徒”

“作为售后服务部的负责人,要了解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分析行业市场的信息,解决来自客户的种种诉求甚至质问……在湖州职院3年的‘AB轮训’,为我参加工作后能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专业2008届毕业生、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售后服务部经理宋海波告诉笔者。

宋海波口中的“AB轮训”,即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学生在校内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依托校内实践基地,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行业标准,实现从“学生”到“准学徒”的转变;依托企业实践平台,专业学生分A、B组分阶段进入企业岗位实践,实现从“准学徒”到“学徒”的转变;在顶岗实习阶段,通过真实岗位和项目实践,实现从“学徒”到“员工”的转变。

为有效推进“AB轮训”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该专业建立了12家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与久立集团、金洲集团、永兴特钢等联合开展“订单培养”。自2008年以来,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先后有50余名毕业生成为“微宏动力”的员工,目前担任中层干部(部门经理)的已有11人,9人成为车间主任(班组长)。

风生水起的“AB轮训”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使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大项目、大平台频频“落子”,先后获批浙江省示范建设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入选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合作院校(应用人才培养中心);与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电梯行业协会等“政校行企”合作总投资1200万元的服务地方重点项目——湖州市电梯职业技能测试培训中心正式投入运行。

“学岗双轨”强化专业技能

开学至今,湖州职院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带头人高志宏教授每天都在课堂和实验室两点一线忙碌着。这是因为专业教学团队与浙江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滤布污泥清洗机器人”在前期小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已进入了最后调试阶段。高志宏教授说:“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我们通过‘浙江旺能环保’等校企合作平台,把符合课程的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去尝试,让他们在创意和可行性之间寻求平衡的最佳结合点。”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布置相应的项目任务,在考虑现有生产条件、资金投入、质量标准、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前提下,让学生体验从构思、策划、图纸到产品诞生的全过程。

让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只是湖州职院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学—岗”对接的双轨制课程体系的一个缩影。在该课程体系的框架下,学生的实践项目全部来自企业生产一线,按照企业要求与行业标准,依托“专项继电系统—专项PLC系统—自动化应用系统”的流程,实现学生实践训练与企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为了引入更多的企业真实项目,该专业成立了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等3个研发中心,把教师技术服务的成果引入或直接运用于人才培养过程。自动化技术研发中心受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委托开发的“仪表综合实训装置”,根据电厂热力系统的热交换工艺,采用现场安装方式,将过程控制检测仪表与控制仪表的安装、调试和过程控制技术应用的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学—岗”对接的双轨制课程体系的成效正日益得到“数据佐证”: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有2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省重点教材各3部……

“创新工场”孵化创意人才

在湖州职院“学生专利墙”上,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2015届学生沈佳晨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一种自动灭火插线板”的发明专利证书非常引人注目。自2010年6月开始强制实施插线板新的国家标准后,插线板领域的专利主要涉及节能、定时、光度控制等,其主体的安全性能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而一种“自动灭火插线板”发明专利则从杜绝安全隐患的角度出发,在壳体内巧妙设置了由制动装置和反应装置组成的灭火设备,利用二氧化碳不助燃的化学原理对传统插线板进行了改进。

为引导大学生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在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及专利发明实施办法》等政策支持、引导下,该专业以“创新工场”为平台,以专利创新、技能大赛为载体,积极试行“3个一”创新计划,即学生在校期间能完成“一项科研活动、一次工作经历和一份创业计划”。像沈佳晨一样,近年来,该校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累计获得各类专利授权49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项,不乏“防治颈椎肩肘病电脑桌椅”“基于FPGA的汽车泊车防撞预警系统”“电动自行车液压点刹制动系统”等“接地气”的专利。

除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释放创新能量外,“创新工场”还依托20个专业实训室和1500万元的教学科研、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将技能竞赛打造成“众创空间”的支撑点,坚持“竞赛内容对接职业标准、竞赛场景对接生产过程”的原则,全面激发学生“精于工、匠于心”的工匠精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应用技术”赛项连续两年荣获团体一等奖、“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团体二等奖、“嵌入式应用开发”赛项团体二等奖、“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赛项团体二等奖等。近5年来,该校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国赛”中累计荣获10项团体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