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绿色”培养路径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职业农民“绿色”培养路径探索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

育研究所 沈 健 王柱国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动能的培育,关键在人,核心在人的素养,至关重要在主体培育提升。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绿色”发展历史阶段,如何办好农民满意的“绿色”教育,培育“绿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新的发展机遇。这意味着地市级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服务“三农”工作大有可为。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办湖州农民学院,以“两山”理论为支撑,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绿色”职业农民培育路子,从实践上印证了职业农民“绿色”培养不仅理论可行,而且实践可行。

何为“绿色”职业农民?“绿色”人才理论认为,凡具有生态理念自觉、行为自律和技能自强的人才,即可称为绿色人才。在后工业化社会,只有绿色人才,才能更有效地承担起现代社会建设复杂多元的历史使命。由此推论,“绿色”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现代农业,并且在生态理念、行为、技能等方面臻于自觉状态的现代新型农民。结合当前职业农民从业者实际,我们认为“绿色”职业农民的人才规格,应该首先在农业生产环保、农产品安全、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等的理念自觉与技能习得维度上予以厘定和指认,从而在人才培育活动中通过一定载体进行有计划地培育与养成。湖州农民学院在反复调研、多方认证基础上,按照“绿色”职业农民素质要求与规格,创构分层、分类、分段的“三分”和“计划、标准、教材、师资、管理”的“五统”模式,统筹指导湖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绿色”职业农民培育何以可能?在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常态下,必须突出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生态保护、农业法律等“绿色”课程,并作为通识课进行教学与实训,强调职业农民的“绿色”生产伦理、技能要求,有效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与生态知识水平。湖州农民学院在《十大产业培育方案》中,以通识课模块开设了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涉农法律通识等课程,并以理论课与基地考察课结合方式,填补了长期以来农民培训过程中“绿色”素质知识与理念的教学空白,获得了受训农民的欢迎。

培育“绿色”职业农民,选育“绿色”师资是关键。“绿色”职业农民培育在教学培训环节中,关键性的力量取决于教师的“绿色”素质与教学技能。首先要严把师资关。采取“双导师”合作授课方式,以文化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两类教师联合授课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双师互补,专技合一;其次要加强师资培训提升,通过挂职考察、专题研修、集体备课等多途径对师资进行强化训练,提升其生态文明专业修养与教学技巧。湖州农民学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聘请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和相关院校教授共同编写教学计划、共同备课,联合授课,提高农业生产生态理念与技能培养的有效性。

培育“绿色”职业农民,严格过程管理是基础。强化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有效性,也是以“绿色”途径强化农民培育的题中之义。在以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拉人头、走过场的农民培训“空转”现象。对此湖州农民学院采取了系列创新措施,切实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针对性。如按产业分区域产教联动送教上门。根据蔬菜、水果、粮油、茶叶、竹笋、畜牧等产业,按块状经济集聚度,分别在埭溪、织里、菱湖等区域中心,设置年龄、生产规模等条件(如茶山承包20亩以上、水产养殖水域30亩以上),精准招生,就近组班,选点办学,送教上门。学校配备讲师以上专业教师担任联络员,全程跟班听课、点名,参与管理,沟通信息。

培育“绿色”职业农民,创新培养模式是根本。一要坚持分类分层推进。按生产经营型、专业技术型、社会服务型,分类设置人才培育方案展开教育培训;制定生产经营型蔬菜、茶叶、竹笋、水产等十大产业人才培育方案,精细教学,无缝榫接。同时,设置条件,评选10%优秀学员,以培育领军人才为目标,认定为“创业示范户”。配备省、市、校、乡四级导师及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专家结对辅导,在创业支持、政策扶持、企业管理等方面长期跟踪持续服务,实现对职业农民从培训到培育的系统化推进。二要分能力、分素养综合培养。根据现代农民职业化、可持续发展需求,按通识教育、实践技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分模块展开形式多、教法活、特色亮的培育提升,体现农民教育的知识、能力、素质系统性要求,综合提升农民素养、技能和能力。三要分时段因班制定落实教学工作。根据现代农业不同产业业态的季节特征,选择农闲时段落实理论培训课程,生产时落实实践考察课程。如蚕桑专业理论课选在冬令时段,实践课选在春夏生产量旺季,既不影响生产经营,又落实实践课“教学做一体”。

以上举措较好解决了以往农民培训中招生定位不准、工学矛盾大、学员学习意愿不强等难题。按人才类型和产业“分类”培养,促进农民专业化发展;按普及培训和提升培育“分层”培养,激发农民积极创业、努力成才;按自然节令“分段”落实理论教学,缓解了工学矛盾;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可持续职业化发展问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