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等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等待”

□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朱建民

语文课堂中,经常出现“等待”缺失的现象。语文学习是积累、感悟、实践的过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需要等待,人文情怀的熏陶需要等待,个体差异的发展需要等待。因此,语文课堂要讲求等待的艺术。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预设等待,在资源生成时善于等待,在感悟语言、体验情感时给予等待。要对学生充满信任与期待,让学生用“心”读书,让学生钻到文本中去体会,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去体验文本的美,体验课堂的灵性飞扬,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语文教学缺失“等待”

现象之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一些示范公开课上,常常是优秀学生唱主角。他们发言踊跃、表现积极,而一些学困生则默默无闻。究其原因,教师显得有些无奈:教学任务紧,好学生回答问题能说到点子上,配合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学困生往往需要教师反复点拨启发,牵扯大量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现象之二: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热闹起来了,但却少了学生安静思考的时刻,可谓“动”有余,而“静”不足。

二、语文教学中“等待”的意义

(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需要“等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强调语文学习是积累、感悟、实践的过程,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语言学习需要教师多一点等待。教材文本、教师的表述、同学的发言,都需要学生多一些时间静静地倾听、理解,揣摩其中的深意。

诵读涵泳需要教师多一点等待。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促学,反复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诵读、思考、品味时间,在诵读涵泳中实现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发展思维需要教师多一点等待。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而这其中的想象需要时间来拓展,质疑问难需要时间来酝酿。

(二)人文情怀的彰显需要“等待”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其人文素养的载体。人文情怀的熏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一堂语文课都可能如涓涓细流浸润学生的心田。这就需要学生斟酌文章的遣词造句,体味作者的隽永情怀,而这需要思考时间,需要教学时的等待。

(三)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等待”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更需要智慧的生成。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因此,动态生成的课堂呼唤教师的教育智慧。面对课堂中的生成,教师不能因为脱离了自己的预设范畴,而急于否定,特别是对于有意义的生成内容,要善于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醒悟、反思、回味和消化,给学生“阳光”让其“灿烂”,给学生“平台”让其“舒展”,让学生在思索、领悟中解决问题,最终达成目标。

(四)个体发展的差异需要“等待”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要从关注个体开始,尊重个体差异。教学内容有难易,学生的思维水平有高低,认知能力有强弱,尊重这些差异,学会等待,并正确引导,自然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若无视这一规律,急于求成,容易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有时只要教师再耐心等待一下,哪怕是几秒钟的时间,也许就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就会给学生自信和勇气,同时也给学生挑战自我的机会。

三、语文教学中的“等待”策略

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的等待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需要注意等待的策略。笔者以人教版第十一册《少年闰土》的教学为例,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等待”策略的运用。

(一)在“重难点处”预设等待

科学合理的预设是确保教学有效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才能把握教学重难点。而这些重难点是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等待。教学《少年闰土》一文前,笔者把对“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一句话的理解作为教学难点,并就如何针对这句话进行点拨、引导、启发进行充分的预设。预设可能的等待,是确保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二)在课堂“生成处”等待

课堂教学复杂多变,再精心的设计都有可能脱离教师的掌控。教学的智慧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作出相应的变动。对于教学中有价值的生成内容,教师要善于运用等待。

(三)在“体验处”等待

文本与课堂是学生认知与能力生成的生发点,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验文本的美、体验课堂的灵性飞扬。只有经过体验,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

(四)在“留白处”等待

课文中的“留白”是指文本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以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如果能发掘出那些留白之处,并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材料,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拓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彰显文本的人文内涵。《少年闰土》在结尾处写道:“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师:时隔20年,鲁迅终于又和闰土见面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学生们描述了各种久别重逢的画面,笔者适时出示《中年闰土》中描写见面场景的片段,学生们一下子沉默了。笔者默默等待,等待他们泛起心中疑惑的涟漪,然后引导他们去阅读鲁迅的作品《故乡》。这样的留白等待,对学生来说印象深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