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育人”的学习空间
打造“最育人”的学习空间
□ 叶青云
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地方,由于其建筑性质的特殊性,校园设计除了满足“安全、实用、美观”的要求外,更需要重点突出教育功能。近日,2017基础教育美丽学校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杭召开,把如何打造“最育人”的学习空间这个课题,摆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人文环境是好学校的标配
“我国每年大约新建3000所学校,但讲究效率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却时有发生。学校越造越大、越造越美,儿童和教育的要素却被‘抛弃’了。”浙江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教育空间设计研究所所长邵兴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眼下一些学校在改建和扩建时存在的弊端。对此,他认为,解决的方法是要有全程规划与一体化设计,融入学校的灵魂、以师生为本寻求特色是第一步。“好的学习空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维、能力等培养都有影响。一所好的学校,理当具有好的校园环境设计和好的学校文化设计。”
眼下,各地各校都在深入推进建设“美丽校园”,但要成为“美丽校园”,必须形质兼美。好的环境,不仅能让身处其中的师生产生愉悦的心情和舒适感,同时更易成为孕育好的内涵文化的摇篮。
“学校的文化不是短时间凭空产生的,首先要基于环境的变化。”温州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郑源贺说,“我们要发挥设计的力量,改变学校的精气神。”2013年以前,该校校园环境破旧,师生没有归属感和荣誉感。然而仅仅用了3年时间,这所中职学校完成了一次环境文化“逆袭”:在校园里打造出“白楼旧事”“阳明问智”“流觞步道”等校园人文十景,建起了文化创意园和拥有13个工作室的创客小院,并获得了2017年浙江省中职学校“美丽校园”称号。郑源贺坦率地说:“以前我们的师生羞于提起学校,现在却争相晒出学校的照片,非常自豪在这里工作和学习。”
校园里空间环境的设计,不仅指向硬件空间,一些“软空间”也不容忽视,比如听觉环境。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沈曙虹举了个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崇真铃”的例子,该校每逢有庆典,必鸣铃:新教师上岗,鸣铃13响;学生成人礼,鸣铃18响;升国旗仪式,鸣铃19响;校庆为最高礼仪,鸣铃21响……“崇真铃”在师生心目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在学校相关活动中运用特定的声音或音乐进行提示,不但可以让师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还可以通过营造氛围使其情绪得以调动和调节,增强个体参与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和适应性,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也会增加。”从环境育人的角度讲,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一样彰显着教育功能。
学校环境的建设,从来不是教育工作者们单方面的事情,设计师和建筑师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两者需要共同努力,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行业互通共融。“学习空间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们,与其他同行不一样,在他们的身上,要多一份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李志民说,“他们要比其他同行更懂教育,甚至更热爱教育。”
好建筑需服务于教学与育人
现如今,教学方法的变革,引起了学习空间的变革;同时相应地,学习空间的变革也在推动着教学方法的变革。一栋好的建筑、一间好的教室,都能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如何为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空间?”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校长郑巍巍认为,学校在设计学习空间时,当遵循本土性、内生性、传承性和课程性四个原则。“学校的建设,要有儿童观,校舍即使再豪华,也需体现孩子学习的需要。”郑巍巍说,对于一所学校的设计,必须建立在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上,不能千篇一律。“学校建筑不只是用来遮风挡雨的,而是要强有力地支撑课程和教学,服务于每一名学生。学习空间设计在体现国际化、现代化的同时,也要不忘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郑巍巍提到,学校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应让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进来,“所有的设计,出发点都应该是为了守护孩子,因此是各方学者、设计师、家长应该共同完成的项目”。
“没有两间教室是完全一样的。”沈阳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赵海涛说,教室微环境建设对教育意蕴深远。教室环境的基本功能包括让学生有安全感、促进师生间交流、显示教室“个性”、有助于完成任务、让学生和教师心情愉悦、促进学生成长等6个方面,而现有教室想要发掘教育功能就要从这6个方面考虑衡量。“从细节上说,教室里桌椅的摆放、墙面和地面的设计,都应取决于教师想在课堂上和学生形成什么样的交流,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
作为我国对学校建筑设计科学性开展系统研究的教育专家,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奋奋对此很有发言权。他认为,建筑和师资、生源、课程、管理一样,也是教育的元素,“学校建筑应成为知识展示、信息传递、感情交流的场所”。以校园走廊为例,理想的走廊应该是“人流加信息流”,走廊上可以摆放桌椅、书架、绿植,墙上张贴校园文化宣传内容或学科知识等,既有休憩功能,又能参与德育。
“设计学校的建筑,不求更漂亮,甚至也不求更‘人性化’,而是要更注重学校建筑的教育专业性,把学校建筑作为教育的总装备和轻装备平台加以设计。”吴奋奋说,全部由学科教室构成的“全学科教室学校”将是日后学校建筑设计的主流方向:一方面有助于师生更方便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服务于选课走班教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