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等教育成为推动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快变量强变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日前,东北地区高校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会议围绕发挥高等教育龙头引领作用,提升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能力开展深入研讨,黑龙江、吉林、辽宁省级教育部门及东北高校代表作交流发言。现将会议发言摘登如下,敬请关注。——编者

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赋能提速

黑龙江省教育

    黑龙江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责任,在部省战略合作引领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高教、职教两大“国字号”改革,建设教育支撑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研、重型装备制造、中俄教育合作、冰雪体育研学“四大新高地”,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赋能提速。

    第一,坚决落实“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发展“两个先行先试”。加快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和布局优化,在边境地区布局建设“国门大学”,引导高校集群集聚、融合竞合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再出新。深化“双一流”建设,以“四新”建设牵动跨学科研究,在特色学科高原上筑高峰。推进人才培养提质创新再突破。

    第二,坚决落实“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示,加快打造东北地区人才高地和创新中心。落实好龙江人才振兴60条和创新发展60条,推进人才与团队、项目、平台一体布局发展。夯实振兴发展的人才支撑底座。完善人才集聚的平台体系布局。突出向北开放的交流合作导向。

    第三,坚决落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系统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基础研究上深耕,在技术创新上攻关,在成果转化上发力。

加强高等教育龙头引领

吉林省教育

    吉林省教育厅聚焦高校优势特色,对接东北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需求,加强高等教育龙头引领,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

    一是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双一流”“双特色”建设工程,全力支持“双一流”高校建设。实施“一流学科培育计划”,遴选支持10个学科尽早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推动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以汽车、化工、冰雪旅游产业为重点,建立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二是加强涉农人才培养,助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支持涉农高校发展,加强农业机械、种业、农产品加工、黑土地保护、畜牧等领域涉农学科专业建设。推广科技小院等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支持吉林农业大学建设科技小院。

    三是深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启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开展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启动省级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产教联盟,遴选建设20个左右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

    四是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打造东北亚教育合作高地。重点支持长春理工大学圣光机大学联合学院本硕博贯通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卫星及航空、精密仪器与装备等产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助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辽宁省教育

    辽宁省教育厅紧扣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推动高等教育与重点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助力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全面振兴。

    一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条件保障,支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围绕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服务区域发展两个方面“先行先试”,“一校一案”探索校地协同、共融共生发展新模式,培育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

    二是推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强化部门联动,适时发布重点产业和行业人才需求、优先发展和暂缓发展学科专业名单,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

    三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强部门协作,着力构建政策供给及时有力、协同机制高效通畅的产教融合体系,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建好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到2025年,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由目前的165个增加到300个左右。

    四是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落实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15条措施、20项政策,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强创新创业学院、实践基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全面振兴。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站位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高度,以超常规改革鼎力服务东北振兴。

    一是聚焦振兴发展人才急需,走好自主培养之路。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人。要超前研判新一轮共性关键技术集群战略指向,主动优化调整人才培养布局方位和理念范式,研究推出一批前瞻引领、务实管用的创新举措。聚焦“杰出人才”培养命题,系统谋划“1+1+X”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精准支持“顶尖学生”加速成长,全力为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第一资源”。

    二是聚焦振兴发展创新急需,建强战略科技储备。东北高校应当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围绕系列关键领域,吸引全国资源布局东北。要全面强化有组织科研,设立“人才特区”支持基础研究,实施突破学科边界的“大师+团队”交叉合作,打造“分可独立作战、聚可合力攻关”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集群,采取“非对称”战略超前布局一批重大战略性项目攻关,为服务强国战略和区域振兴持续贡献硬核科技支撑。

    三是聚焦振兴发展赋能急需,强化成果就地转化。东北高校应当全面加强同地方政府、头部企业的战略协同,以系统观念布局完善大学成果转化体系,以政策驱动全面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内生动力,把更多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哈工大协同省市加快推进“环哈工大”创新创业生态圈和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持续提升成果就地转化效能。

坚定不移与地方共融共生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坚持加大服务东北辽宁大连,与地方共融共生坚定不移”作为学校“五个坚定不移”发展战略之一,制定专门行动方案。

    一是把握关键。学校主动对接东北战略需求,培育大科学装置,筹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申报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辽宁黄海实验室,支撑东北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学校制定专门政策支持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重点聚焦辽宁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围绕海洋强省,打造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科技“三大创新链”,实现工业母机、高端精细化学品、深海科技新突破。

    二是筑牢根本。解决好“能不能满足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所需”这一问题,学校进行了两方面探索:一方面,重塑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三三三”“四融四核”培养范式,推进“学域”培养模式改革,有组织培养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推进融合育人。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推进科教融汇,与通用集团、恒力石化、华为等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解决好“能不能留在东北”这一问题。大连理工大学坚持在两端发力:一端在“留才”上,开展“爱辽兴辽”教育,在“服从国家需要优秀毕业生”评选中设置“留辽留连”专项;另一端在“引才”上,创新引育新机制,面向全球,讲好新时代东北振兴故事,招揽热爱东北事业的战略型人才。

擦亮冶金全产业链办学工科特色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师生重要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东北振兴需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一是做强优势学科,推进学科链对接产业链。擦亮长期面向冶金全产业链办学的工科特色,发挥引领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化的信息优势,推动“矿—冶—铸—轧—材—装”全流程协同的多学科交叉,在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加强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交叉平台。

    二是聚合平台资源,提升集成攻关能力。建强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前沿科学中心,推进控制与决策综合自动化、循环工业系统优化与智能技术攻关,提升先进制造总体效能。全力推进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建设,构建氢冶金低碳冶炼、高端特殊钢和特种合金制备理论技术体系。

    三是完善培养模式,强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面向新型工业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与区域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构建“材料—装备”全产业链人才培养联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