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助推思维能力提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为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图①②③分别为小组展示、合作交流、质疑展学的场景。常波 摄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费厄斯坦提出的中介学习理论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学的突破口。教师作为中介者,“教”的目的是把被动的、具有依赖性认知风格的参与者改变成自觉的、独立的思考者,改变其整体的认知结构。

    2010年,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庆中”)根据中介学习理论及思维导学理论,针对当时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浅表化、低效化、应试化现象,基于“引入问题—认知冲突—思维建构—应用迁移”的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模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启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改革,历经13年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学三步六环”思维型课堂教学实践范式,达到了减负、提质、增效的预期目标。

    以“三学”理念为指导,确保教学评一致 

    21世纪初开始的新一轮课改,核心理念之一是促进课堂教学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课堂教学只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思维时时在线,才能更加高效,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鉴于此,庆中提出“三学”理念,为思维型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性引领,即:在目标上“以学定教”——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以学的进度确定教的进度,激励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在方法上“以学促教”——以学习方式转变倒逼教学方式转变,使教学相长的理念落到实处;在评价上“以学论教”——把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目标达成度作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效果的主要指标,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三学”理念的贯彻落实为达成目标引领下的“教—学—评”一致性提供了根本保证。

    遵循“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论教”的原则,庆中总结出“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分析探究—总结规律—迁移运用”的教学流程,着力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综合思维、审辩思维和创造思维。在“三学”理念指导下,庆中配套开发出以“认知冲突—问题捕捉—思维碰撞—学法点拨”为核心要素的全科导学案,创建了不同课型的课例库以及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的分层作业库,编撰了《导学案设计与使用》《课堂实施手册》《思维型课堂实施策略》《思维型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叙事》等教学文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流程、作业设计等教学规范,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思维型课堂教学体系及学生和教师的双向培训体系。

    以问题情境为主线,抓住关键点激发学生思维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庆中经过实践探索,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抓住“课前自主生疑、课中互动解疑、课后拓展迁移”三个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增效点,重组和优化教学流程,让教学过程从机械讲授变为指导点拨,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变为自主探究。这既是学习的三个步骤、三个阶段,也是学生思维能力逐级提升的“三步”。

    庆中的思维型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问题为主线,在不同阶段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训练目标:课前以教材的深度解读确保预习有效问思,课中以生生、师生的深度对话开展探究展思,课后以课堂的深度引导促进学生拓展反思。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具体的学科知识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材料,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和表现性任务以承载内隐于学科知识中的思维元素,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养成。

    在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之前,需完成“成长合伙人”即学习小组的组建。班主任将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6人学习小组。课堂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小组管理采用组长负责制。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摸底情况,选定学科组长。教师要对学科组长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导学案组内互评的要求、课堂展示点评的规范、组织合作探究的方法、组内学科任务的分工等。

    学校制定了配套的“三年一贯、课堂进阶”方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分年级、有重点、阶梯式的课堂积分评价标准:初一年级课堂评价重在发现问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二年级评价重在分析问题和思辨能力的提升,初三年级课堂评价重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学校统一课堂积分评价标准,教师对学生进行增值性评价,将课堂不同层面思维活动作为一堂课的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展示、点评、探究,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课堂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内化、提升,让每一个“成长合伙人”都灿烂生长。

    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庆中要求教师掌握训练学生思维的三个“抓手”:一是以导学案为蓝本,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有梯度的学习目标,把控知识讲解和自主探究的深度与广度,发现学生的思维亮点、知识盲点,适时干预并进行精讲点拨。二是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学生是“学”的主体,要让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讨论分享,迁移运用,反思内化。三是用好学习小组,即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点评中,学生要能讲清楚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关注别人的思维过程,能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能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思维异同,能反思不同思维方法的优劣,真正形成“学习共同体”。

    以变革学习方式为驱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思维型课堂直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促使学生在课堂各项活动中学会学习和思考,学会分工和合作,学会发展和完善。而教师则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在“三学”理念指引和“三步”课堂教学体系总体设计下,庆中的思维型课堂围绕“自主学习—展示探究—合作交流—精讲释疑—巩固建构—检测提升”六环节实施,对应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个体独学—同伴互学—小组群学—质疑展学—技术助学—评价促学”,教学评价亦从知识习得、过程呈现转向思维优化和素养提升。

    下面我们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升华三个阶段具体看一下思维型课堂的教学形态与课程。

    课前准备: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当现有情境与原有知识结构出现无法兼容的状况时,认知冲突就会自动生成并激发学生思维的运作。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主分析、自主生疑。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包括:1.教师下发学案并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抽象与具体、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等思维方法,完成学案中的题目并展示在小组黑板上。2.各学科组长检查小组成员预习结果并完成组内自评,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自主生疑,继而带着疑问进入课堂。3.教师巡查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积分评价,并根据学生预习结果设计基础性、拓展性、挑战性三层学习目标。

    课中实施:互动是点燃思维的发动机。思维型课堂设计一系列课堂活动的出发点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动脑、要动脑、不得不动脑。马克思曾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课堂中的各环节如何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简单而有效的做法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发言。课堂互动不仅包括语言、情感的互动,也包括师生思维与行为的互动。思维型课堂的过程是分层推进的,教师与学生、小组内部学生之间在课堂中的思维互动是互动解疑的重要环节,师生、生生的情感互动有助于学生思维意志的磨炼,引导并促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进行。行为互动是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的具体表现方式,是课堂活动生命力的体现。

    庆中把45分钟的课堂分成三部分:课前(约5分钟)主要是“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读与本节课相关的教材内容,形成整体感知,根据学案中的问题导学,形成知识主线;用红笔标出自己不理解或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黑板上完成内容展示,充分暴露问题。课中(约35分钟)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展示探究”——教师在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后,组织学生对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预习效果;“合作交流”——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解决教材和导学案上遗留的问题,并进行展示评价、质疑补充、思维碰撞;“精讲释疑”——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归纳,加强知识的梳理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扩展知识的深度广度;“巩固建构”——教师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炼思想,提升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课末(约5分钟)主要是“检测提升”环节,学生完成当堂检测,整理学案并进行总结反思。

    在这样的一堂课中,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时刻是学生的两次展示及点评:第一次,学生分组在黑板上对预习内容进行展示,这是学生自学时认知冲突的集中爆发和内部处理,一个学生点评结束后,会有多名学生补充和质疑,学生思维活动此时最为活跃;第二次,各小组对合作探究内容(即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激烈讨论后形成成果并进行班级展示及点评,这是学生分析与综合等思维的展示和深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