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提炼应凸显三重属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是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的重要导向,如何从个性的办学经验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育人规律,是申报教学成果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为此,进行学校教学成果的提炼要抓住三点:一是如何提炼出既有普遍意义、又有学校特点的主题,作为统整成果的理念与灵魂,给其他学校在方向与观念上以启发?二是如何对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层分类的归纳总结,作为成果的核心内容与主体,让同类学校获得可操作的借鉴?三是如何收集成果使用过程中的实践效果评价,作为成果有效性的证据与证明,让成果具有说服力?

    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应思考如何走出为评奖而提炼、总结的套路,将成果提炼总结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结合起来。笔者以获得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大国防教育:G中学立德树人实践的新样式”项目为例,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注重成果的未来属性:

    以主题提炼促进办学品质提升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48年,是第四野战军的“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几易其名,但始终延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学校于2012年在广东省教育厅和省军区政治部的支持下成立国防班。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国防班”成为学校的名片之一。但是,基于本校办学历史、办学资源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对其他学校是否具有借鉴作用?我们经过深入反思和集体论证,达成共识:要站在学校未来成长的角度看成果提炼的意义,成果提炼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要将教学成果提炼的过程变成办学品质提升进程的加速器。

    基于这样的认识,首先,我们站在国家立场上,提炼出“爱国育人”的教育主张,以国家立场引领教育立场,从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出发,让国防班教学走向国防教育,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健全品格、阳光气质的时代新人。其次,我们站在学生立场上,总结出师资多元、场所多类、方式多样的实践理念,让教育立场照耀学生立场,从国防教育对高中阶段学生成长的意义出发,形成了“教官+教师”“校园+场馆”“学科+活动”等实践路径,让国防教育的推进依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再其次,我们从学校立场出发,把成果提炼的过程当作办学品质提升进程的加速器,让国家立场、教育立场落地,深深地扎根于学校实践,长远地改变学校样态,从品格、气质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画像,提出培养学生“友善、文明、有礼、诚信、坚毅、担当”六品格和“朝气、灵气、锐气、正气、勇气、大气”六品质。

    注重成果的现实属性:

    以内容归类促进课程体系重建

    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前三年,国防班教学内容包括政治理论课、军事理论课、军事体育课、军事技能课四个部分,主要通过新生军训、军事实践(军事日和军事夏令营)和日常训练完成;建立了校门岗哨、请示报告、学习管理、内务卫生和出操训练等制度,形成了系统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这样的课程设计充分挖掘了校史,调动了学校的校友资源,利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但在高中阶段对于学生价值观、品格、气质的培养还很不够。

    学校从成果的可复制性出发,站在教学模式重建的立场上进行内容的归类,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更新迭代课程体系,让归纳的过程成为课程重建的瞭望台。

    在目标方面,学校提出培养有正确价值观、健全品格和阳光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课程实施有方向。

    在内容方面,学校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将目标按年级进行分解,构建从育人目标到课程模块、课程内容的三级课程框架,形成了国防理论课、国防法规课、国防技能课、国防体育课、国防科技课、国防研学课六大课程模块,让课程的实施有抓手。

    在实施方面,学校从组织、时间、师资、场景、方式上着手,由德育副校长主管,每学期100个学时,绘制“兵教师胜任模型”,建构由“校外场所+场馆+基地”和校内国防园共同构成的实施场景,提出“专项活动+集体教学+节日活动+部队集训+红色研学+社团训练+操场比武”七合一的教学方式。

    在评价方面,我们以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为理论基础,关注可量化的结果性评价,更关注学习表现的可视化评价,形成了基于量表的“教师观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方式。

    注重成果的社会属性:

    以成效评估促进社会责任反思

    学校是社会文化发育的启动器,应站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出发点登高望远,反思学校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广大附中作为一所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学校,承担着引领学生成长、引导社会评价的责任,因此在总结项目的成效时,我们只选择与国防教育强相关的教育教学成果,着重从学生成长、“兵教师”模型、普通高中立德树人新样式三个方面总结归纳项目的成果。

    首先,收集学生各类成长的变化,引导社会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关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价值观和品质、气质的意义。我们设计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国防意识调查量表”,关注学生高中阶段价值观、品质、气质的前后变化,鼓励学生参加各项非学科类的国家白名单赛事,获奖达400多人次。

    其次,关注“兵教师”的成长。50名优秀士官进入学校后,在“兵教师”模型的引领下,先后完成了3项国防教育课题,发表多篇论文,成为“全国退役军人进校园”典型,实现了从“优秀士官”到“优秀士官+优秀教师”的转变。

    再其次,让办学资源依从国家的教育方向、教育的育人规律、学生的成长规律,探索出普通高中立德树人的新样式。这一新样式既是从校史中成长起来的、属于广大附中的办学硕果,也是进行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和教育学研究的典型案例,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系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