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秩风华桃李天下 向海图强长风破浪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岁月峥嵘,山高水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昨日幼芽,今成大树。2023年12月8日,北部湾大学迎来建校50周年暨师范教育办学117周年。在历史长河中,北部湾大学承英雄精神,传红色基因,振“三敢精神”,逐复兴梦想,初心不忘,使命在肩,博观内省,达道知行,向海图强,长风破浪,书写了一部充满开拓与奋斗、梦想与光荣的发展华章。

    源远流长,初心不忘

    北部湾大学的历史是一部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学校师范教育办学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由民族英雄冯子材创办的绥丰书院改制的钦州中学堂;在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弦歌不辍维系文脉,传播红色星火。学校的前身之一——广东省立钦州师范学校是钦州(钦县)首个党支部成立之地,钦师党支部组织参与了小董起义,有三位校友壮烈牺牲。学校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学校的精神血脉。

    北部湾大学的历史是一部跨越发展的奋斗史。学校高等教育办学源头是1973年创办的钦州地区师范学校,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快速成长:用18年时间从中师发展成专科院校,用15年时间从专科院校发展成本科院校,用12年时间成功升格大学,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书写了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办学道路饱经磨砺,玉汝于成。在艰辛求索锤炼中凝练传承了“博观内省,达道知行”校训,形成了“敢于挑战不可能,敢于向困难说不,敢于自我革新”的办学精神特质,薪火相传,历久弥坚。

    向海而兴,跨越发展

    作为广西沿海1628公里海岸线上仅有的公立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始终以服务海洋强国和海洋强区战略为使命,众志成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展现出主动作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学校于2007年在广西高校中率先开设涉海专业,填补了当时广西有海洋而无海洋专业的空白。学校牢牢把握新时代赋予的历史性机遇,不断彰显“海洋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特色,朝着“建成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办学基础和实力更加厚实,海洋性办学特色日益凸显。现有广西一流学科(B类)2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含培育)7个,已建有“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变化与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绿色化工新材料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8个,省、市、厅各级各类科研教学平台100余个,海洋类平台所占比例超过学校现有教学科研平台数的65%。

    2006年底,国家和自治区提出了建立北部湾大学的建议,广西社会各界积极建言献策;学校办学层次不断提升,于2011年获得国家高级海船船员和国家一级渔业船员培养培训资质,同年自治区同意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学校于2013年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首批理事高校,2014年被列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6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自治区与国家海洋部门共建高校、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项目单位。2018年,国家教育部门批准设立北部湾大学,学校顺利迈入“大学”行列。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科覆盖面不断拓宽;现已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成为广西2021—2025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从一所传统师范院校发展为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

    长风破浪,砥砺前行

    海涵春育,应用型人才的“大摇篮”。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围绕海洋产业、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区域重大特色产业,科学设置学科专业,现有56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服务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体系。有7个专业实现一本招生,生源质量迅速提升。积极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建成海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2个专业通过国家认证,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先后与中船集团、上海华谊集团、广西博世科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创新联合体1个;与钦州坭兴陶等行业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6个,获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与钦州市宣传部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系;与钦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共建北部湾教师发展中心。

    科创兴海,服务向海经济的“先锋队”。作为一所以应用型为发展目标的学校,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服务向海经济,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力求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不断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成绩喜人:开展北部湾中国鲎资源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使北部湾海域鲎资源得到快速修复;开展中华白海豚等海洋珍稀动物研究保护与公众教育,助力推广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名片;移动式海洋平台研发技术应用于“海洋石油163”平台,大幅降低油田开发成本,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船舶中组立板架结构智能机器人焊接技术在广西区内外多家船舶企业进行示范应用和推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油气储罐储存及管道输送联合防护技术推广应用到10余家化工相关企业,大幅提高周转效率,节能降耗明显;危化品储罐检测技术优化与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实现低频电磁检测技术大跨越,在广西、江苏等地应用,社会效益显著……科研成果已成为地方高新技术的生长点与辐射源,有力助推国家海洋强国、广西海洋强区建设。

    海纳百川,面向东盟国际交流的“桥头堡”。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北部湾大学加强与海内外高校、教育机构、企业的交流,在学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文化沟通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华彩乐章。学校始终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已培养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787人,建成车辆工程、物联网工程、机械工程、国际贸易、旅游管理、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一批全英文授课专业。同时,开设泰语、越南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东盟国家友好合作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共派送中国学生1022人到美国、英国、波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学习实践。

    硕果累累,再创辉煌

    50年来,学校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后培养出近15万名各界英才,他们在我国党政管理、海洋系统、化工领域、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等各领域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发挥着巨大作用。

    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与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东密歇根大学合作成立北部湾大学东密歇根联合工程学院。与此同时,学校主办和承办了重大国际学术会议31场,接待了来自美国、丹麦、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近20个国家的1000多名专家学者;学校现代舞剧《窑变千彩》在马来西亚国家广播电视台剧场 RTM Auditorium公演,受到了马来西亚社会各界的好评。

    近5年,学校围绕海洋特色开展科学研究,获科研经费2.34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8项,其中国家项目80项、省部级项目232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54项,其中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7项、三等奖17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成功举办第四届国际鲎科学与保护研讨会、中韩海洋可持续性发展论坛、中国区域经济高峰论坛等国际性、全国性科研交流活动20余场次,为国家和广西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力量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部湾大学的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学校党委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四个新”总要求和“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奋力谱写建设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篇章!

    (裴以明 邓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