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育新人 特色办学谋新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坐落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上的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周至三中”),是一所普通农村高中。作为国家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者,周至三中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学校实际,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的需要,周至三中提出了“以文化人,办有个性的学校;以心育人,做有灵魂的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一个核心三大工程”战略发展思想,抢占教育新高地,期冀走出一条高定位、高品位、高质量的特色发展之路。

面向未来发展

打造高质量教育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和追求。周至三中牢固树立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相统一,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作为农村普通高中的周至三中,在生源、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的现实条件下,为走出困境,实现对自身的突破和超越,通过深耕特色、蓄力长处,试图走出一条非对称发展的非常规之路。周至三中提出了“一个核心三大工程”新战略发展思想,即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实施“理文化工程、正心工程、早读工程”。校长何国柱表示,“三大工程”犹如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突防能力强的导弹一样突破学生心防,以正能量唤醒学生良知,对标学生终身发展,聚焦立德树人,全力推进学校质量提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文育人

“理”文化体系助“文明之花”绽放

    学校文化作为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根植于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心中的愿景和行为指南,更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

    “在《说文解字》中,‘理’为加工玉石,即把玉从璞石里剖分出来,顺着内在的纹路剖析雕琢,使之成为美玉,这正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基本使命。”教师姚党厚介绍,为顺应“文化立校、文化润校、文化兴校”的文化战略,学校构建了以理念文化、东坡文化和阳明心学构成的“理”文化体系。

    理念文化主要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誓词、校旗以及五大LOGO、学校精神等一系列元素,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也是学校办学历史、办学传统的积淀和浓缩。校园内的文化石、廊架、小湖、花园等文化标志,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石魂文化、木韵文化、水润文化、花语文化,门厅楹联等使校园文化更为厚重,使学校的文化特质等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之内化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形成了共同的校园价值观。

    周至三中是全国87所东坡学校之一,也是宋代上清太平宫遗址所在地。学校深入挖掘苏轼精神内涵,依据苏轼曾在终南山游历、拜谒上清太平宫等人文历史资源,构建起东坡文化体系,使东坡文化系列化、主题化、特色化,把东坡文化厚植于校园文化之中,凸显东坡神韵,孕育儒雅的书香校园。

    学校在东坡花园设置了东坡雕像、正心亭,修建阳明湖、南溪桥、东坡长廊,镌刻、题写苏轼的诗词,濡染吾辈学子亦要全面发展。在学校至善楼,以楼层为单元设置东坡元素的楼宇文化;编写东坡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学习、弘扬“仁爱、乐观、勤奋、博学”的东坡精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东坡治学之道以及“熟读精思”“八面受敌”的东坡读书法,并以此作为全校师生的精神引领。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学校课程体系引入阳明心学,借用正心课的宣讲把阳明心学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在教学楼楼道设置阳明心学的主题元素,开展师生共读《传习录》活动,举办涉及阳明心学的正心论坛,把“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主旨贯穿德育工作的始终。环境滋养心灵,教育便无声无息地融入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理文化工程发挥着强大的浸润作用,合力聚生出文化磁场,在师生中形成一种强劲的向心力和内生力,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成人成才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三赢局面。

润心为本

汲取正心明道的智慧滋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之本在于铸魂育人,育人先育心,育人重正心。周至三中以阳明心学为切入点,通过打造正心体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探索,以正心正念正行为目标,引导学生“知善知恶,为善去恶”,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切实解决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使学生“发乎于心,践之于行”,逐渐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长为青春活泼、阳光向上的当代青年。

    “对班级管理来说,正心课如果上好了,班级管理当中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班主任周学妮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说虽然每天晚上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分钟,但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耳濡目染,学生听进去了道理、心灵受到了触动、行为得到了约束规范,班级管理也就游刃有余,早操时行动迅速、精神丰沛,上课时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自习时自觉专注、秩序井然,这些都体现了正心课对班级管理的强大作用。正心课以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事例和语言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明辨是非,使其“登泰山而小天下”,冲开心中的迷雾,清除心中的瘀结,光明自己的良知。

    作为正心工程的又一个环节,“惠德”宏光笺的正向激励和“时时心念”警示笺的反向警醒,使学生光大良知,培养学生自觉自悟、自发自为、主动积极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态度,进而获得源源不断的良性成长动力。同时结合早读、上课、自习等正心实践活动磨炼学生的心性,体悟正心的功夫,使学生精研专一、诚意为学,养成正心做人、正心做事的良好习惯,成为知行合一的合格中学生。为学习在正心工程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学校设立“致良知学习之星正心榜”,通过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形成践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良好氛围。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正心教育体系体现了向上向善、自信乐观、有责任担当的学生素养,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爱党爱国教育,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了正心立德、砥节励行的教育目的。2022年10月,周至三中正心工程成功入选西安市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典型案例。2023年2月,学校的研究课题“以正心课突围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获得西安市“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

    “作为教育者,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的责任,使他们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学校副书记王科亮表示,正心工程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探索,也是文化铸魂的重要阵地,它引导学生确立是非观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正心体系的构建,使全体师生有了共同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需求,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在正心工程引领下,学校特色进一步彰显,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发展路径更加明晰。

激情早读

以熟读精思唤醒昂扬斗志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清晨的阳光穿透云层,校园里便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学生们铿锵有力的声音、饱满的精气神、自信而阳光的面容,形成了周至三中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目标早读。

    由于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而成为留守学子,隔代抚养现象较为普遍。班主任张超介绍,很多学生在班会发言时特别不自信,但是经过几年目标早读,他们的性格发生了改变,在班集体活动时变得落落大方。“我对学生说,当你沉浸于早读的时候,应该是一种心外无物、旁若无人的感觉,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教师梁亚亚说,之前有些学生放假回家,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现在在家都能早早起来主动干家务活,让家长很是惊喜。其实这与学校的早读以及正心课有很大的关系,早读让学生释放自我,正心课唤醒了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

    学校副校长王博表示,“激情早读”是周至三中作为农村寄宿制高中的一次尝试与突破,是一种“眼睛看、嘴巴念、耳朵听得见、手指空中弹、脑子跟着转、心中无杂念”的“五官并用,思维并举”的沉浸式早读,让学生于琅琅书声中吐故纳新,振奋精神,立鸿鹄之志,做有为之人!与此同时,通过大声诵读,学生的专注力得以提高,语言类和识记性科目记忆效果明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规范和学习习惯,进一步突破心理障碍,强化成就动机,起到增强自我效能感、情绪发泄及性格重塑的积极作用,实现了心理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学生健康心理构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标早读工程的实施,以其考德正心的读书礼、具体明确的目标任务、认真严格的督查落实,营造了浓厚的大声诵读氛围,创设了书声琅琅的校园书香环境,涵养了学生志趣,让学生形成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都能自信飞扬、坚毅笃行。

    “晨曦微,清风扬,校园正芬芳。洗砚染,雪映墨梅香;曲径挽,凤栖南溪堂。太平览道藏,正心为家邦……”铿锵有力的校歌,回荡在校园。校长何国柱说:“我们的学校要充满歌声、笑声、读书声和运动场的喝彩声,我们的学生要活力四射、生动活泼。”学校要真正回归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爱上学校。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和教师们的努力下,周至三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致力于打造高水平育人体系和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全方位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