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实”教育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以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定位,交出了一份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培养的“五实方案”。

    “五实”闭环培养,“四年”历练成才。“五实”教育是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根据学校立足辽沈、辐射全国,重点服务城市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兴产业的定位要求,为培养符合基层、工程一线需要人才而构建的特色育人模式,即“带着真实问题学,对着真实技术练,按着真实岗位训,拿着真实项目做,照着真实情境育”。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途径,依托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五模块(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职业发展、创新创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一拓展(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培养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学校通过从大一入学教育到大四实习再到毕业设计有效衔接,实现人才全过程培养,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

    带着真实问题学,即从大一开始,学校通过入学教育,开设专业导论、认知实习等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将来做什么,为适应就业岗位需要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在学生头脑中建起“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走过作为新生的学习和成长的迷茫期。

    对着真实技术练,是依据专业岗位面向、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充分开展各类实践教学,让学生从每一个理论学起,从每个实验做起,针对真实工程技术进行练习。学校现有3个实训中心、9个实验中心(室),各类实验实训室154个,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建设的实体比例教学模型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全面了解建筑产业链下工程一线岗位工作,教学内容和岗位技能“无缝对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训练环境与条件。

    按着真实岗位训,是依据专业岗位面向、人才培养目标,逐级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有机会“走近生产、走进现场”,学校与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校企联盟等组织,以及庄河市桂云花乡等辽沈地区乡镇以及省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200余个稳定运行的产学研合作基地,覆盖全部本科专业,让学生有机会“熟能生巧”;学校积极施策、多措并举,创新专业实习模式,专业实习实践与生产实际相匹配,采取分阶段分层次分需求推进专业实习在优质校企单位中的集中开展,实行校内外“双导师”指导,实习内容紧密对接专业实习任务和毕业设计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书本中的知识“活”起来。

    拿着真实项目做,学校以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共建“订单班”等为依托,把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任务来源,让学生做真实的工程项目,2022届、2023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中完成的比例超过总数的90%。其中,机械工程学院以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载体开展毕业设计训练营,把沈阳弗瑞德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工作坊集中实习模式,以企业实习所做工程项目为背景开展毕业设计,并在2023年第九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

    照着真实情境育,是指在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通过创新创业项目与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创造真实职业岗位情境,如:各专业每名学生在大四前至少参加一项创新创业活动,把“创业基础”理论课程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适应职业环境,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成长为勇于探索、担当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通过“五实”教育的开展,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打破理论与实践壁垒,让学生在大学中完成了步入社会的过渡期,冲破了困扰青年人的就业困境。学校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心中想着基层,眼睛盯着一线。近两年就业率位于省内同类院校前茅。下一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将继续深化“五实”教育模式,促进教学内涵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田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