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走”创建高水平师资团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既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引领新时代高职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三教”改革的关键和保障。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单,提出要以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重要抓手,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充分发挥国家级团队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逐步形成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团队网络。为此,笔者所在的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双高”建设,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努力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师资团队,形成了2个国家级、6个省级、20个校级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体系,在团队的带领下,11人列入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位列全国第八、浙江省第一,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定方向——

    锚定高水平师资团队培养定位

    学校紧紧把握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强顶层设计,布局团队建设。充分依托作为“产业学院”理论提出者的创新优势,以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载体,积极融入供应链集成服务产业发展,发挥“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雄厚实力,以开发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能力模型为引领,形成教学岗位和企业经营管理岗位双向动态循环的教师素质提升机制,努力打造对标国际、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师资团队。

    研标准——

    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建设标尺

    一是首创教学创新师资团队胜任力模型。根据国际培训界的胜任力模型理论,针对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点和智能化时代的新要求,学校提出了“一德四师三能”教师素质模型,以“德”为中心,首创开发了含引领变革、即时学习、团队合作、积极主动、教学与教学诊改、课程资源建设与评价、科研与教改、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创新教师团队培育、专业型社会服务等内容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胜任力模型。

    二是开发“双师型”教师团队培训标准。依托教育部公共领域课题,根据结构化“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双师”特质与“团队”属性,学校开发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双师型”教师团队培训标准2套、课程标准8门,既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团队培训、考核与评价工作的参考,也作为高职教师规划个人专业发展、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指南。

    建机制——

    探索高水平师资团队建设范式

    首先,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学校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与师德师风问题预警机制。组织每名教师开展“四个一”自查自纠行动。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邀请师德模范、专家学者来学校作专题报告60余期,组织开展制度宣讲50余次,开展集中警示教育60余场,同时在校报、官网、官微开设专栏宣传先进典型和事迹。

    其次,构建双向动态循环机制。依托浙江省机电集团、省职教集团和企业大学等,学校构建了团队与企业“龙头引领、战略融合、功能对接、机制保障、人才共用、信息互通、设施共享”的双向动态循环团队建设机制。组建“干中学”专兼职师资团队,校企共建教师实践基地以及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开发教学课程、开展员工培训,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力。学校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个,“双师”多能培训实现全员覆盖,专业课教师“双师型”占比达90.86%。

    再其次,建立分层分类培育机制。以教师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围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学校建立了新教师岗前培训、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访工访学、企业实践、专业带头人培训等分层分类培育机制。近五年,共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764人次、合计29963人/天,年人均培训达94学时,组织教师下企业实践321人,访工访学145人。同时,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近五年为新入职的155位教职工安排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

    最后,建立团队发展动力机制。学校建立了多元参与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将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实绩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确立考核评价的正确导向,激发教师团队发展内生动力。建立“定量+定性”考核评价机制,坚持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相结合,定期开展评估诊断,实行动态预警机制,对未能达到预期考核要求的环节及时进行落实整改,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和激励作用。推进学校工资体系改革,出台“1+3”绩效分配改革方案,建立以岗位绩效和实际贡献为导向,以工资结构、分配权限、分配方式等为改革内容的校内两级分配制度。

    强保障——

    夯实高水平师资团队建设基础

    一是组织保障。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将教师队伍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学校书记、院长牵头的团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团队建设的总体安排与部署。教师发展中心为团队建设和教师发展提供平台与服务支撑。团队所在学院成立团队建设工作专班,负责各项工作的推进与落实。团队设立了建设项目组,分工协作,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二是政策支持。学校以“双高”建设发展为契机,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师德师风、人才引进、考核评估、职称评聘、教师发展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近五年新出台或修订制度方案20余项。同时在政策上给予团队激励与经费保障,在职称评聘、学历提升、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是数字赋能。作为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成果显著,为教师团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比如,人事工作实现“最多跑一次”,教师入职报到、岗聘申请、加班申报等高频人事工作事项上线、上云;在浙江省高职院校中率先推行一站式数字化、智能化、过程化人事薪酬系统建设,目前系统已进入调试阶段。

    (作者单位系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