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推动新时代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在新时代办好社会主义教育,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优化各类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重视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本质,深入理解知识的价值属性。
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这一经典论断阐明了科学知识的价值意义,也同样广泛适用于人文领域。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方面的“相统一”,其中提到了“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的辩证统一、不可分割,这不仅仅是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而且是对课程思政的明确要求。
不少哲学家、科学家也对知识的价值属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真实、信念、理性的解释是知识包含的若干要素,虽然正确的信念加上解释还不能被称作知识,但没有解释和正确的信仰怎么会有知识呢?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人类实践证明,任何国家、民族和阶级的教育活动都在工具理性的知识传递过程中贯穿着价值理性的烙印。
课程思政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实现育德于课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的本质在于育人,专业课程教学以育“智”作为育“志”的重要基石,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使人获得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达人生价值的真谛,拥有高尚的灵魂。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这句话对高等教育所传授知识的重要性作出重要判断,要求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洞悉课程思政的使命,构建课程思政的课堂文化。
《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课程思政语境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正是在尊重人的属性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之上,从专业知识的事实认知出发,通过真正过硬的专业科学知识说服学生、训练思维,既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魅力和科学精神,也让学生保持批判性精神和独立思考,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因此,课程思政的课堂文化具有突出的特点。
体现思政元素的融入特点。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意欲融入的思政元素不能脱离于该门课程所属的专业和学科领域范畴,而是要充分挖掘和阐释该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奉献、担当等精神。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要自然,不要生硬植入。课程思政把思政元素贯穿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不易察觉、自然而然的方式实现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的隐性教育目标。
体现出工具性与价值性融合的话语特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要求课程思政的话语必然是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种话语融为一体,互为依托、互为表达,在众声和鸣之中,理想信念的主旋律贯彻始终。《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融入时需要避免传统思政课程宏大叙事、严肃过度等话语特征。通过列举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在日常教学、科研和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传递伟大精神品格的形成过程,使知识转化为意志和态度,使知识传授转化为教育性教学。课程思政话语不仅要容易理解,更要有趣味。
体现出鲜明的育人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因此,思想性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同时,课程思政还要强调实践效果,不仅要听学生怎么说,还要看学生怎么做;不仅要看学生怎么做,更要看学生长期怎么做。
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课程思政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已进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课程思政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如何,教师素质至关重要。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既影响着学生的具体知识建构,也影响着学生的道德价值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这对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课程思政教师素养提升作出了明确要求。推动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课程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从而以崇高的道德要求、超越的思想洞见、丰盈的实践智慧全面彰显出课程思政的独特功能,集中发挥出专业课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独特优势。
(作者单位系西北工业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