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如何打破壁垒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6-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高职衔接,如何打破壁垒

□ 胡梦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是职教领域乃至社会关注的热点。当下,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尝试“五年一贯制”“3+2分段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

然而,在具体衔接上,一些职业院校却出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设置错位、教学内容脱节等诸多问题。如何打破院校壁垒,让中高职“立交桥”更畅通?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中职、高职“各自为政”?

找准衔接点是前提

当前,不少职业院校在中高职的衔接上,仅仅停留在“点到为止”的状态。学制、升学渠道上有衔接,专业、课程、教学、管理、评价上的衔接却不畅通。院校之间由于缺乏沟通,各自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安排,致使培养目标脱节、课程内容重复、教学评价缺乏层次性和合理性。

“学历衔接只是形式上的衔接,内容上的衔接才是深层次的衔接。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团队等都是衔接的重要支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何辉如是说。他建议,在专业上有衔接的中高职学校可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符合现代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平台和资源平台,包括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招生就业信息共享系统、教学成果展示系统等,以此实现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无缝对接。

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教师郑孝增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高职院校可在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按照对口专业设置课程,做到‘专业有所对口、课程有所对应、内容有所区分、知识与技能由浅入深’。”学校联合合作高校、行业协会、企业、职教课程专家共同商定、系统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一般技能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的不同培养规格,然后再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中高职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

中职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

互利共赢是关键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创新改革的目的和制度设计的初衷看,中高职衔接本是多方共赢的改革新政。但在实践中,却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对此,何辉认为,推进中高职衔接,必须多方融入,让中职学校、高职院校、行业企业都尝到甜头,实现互补双赢。学校可携手企业创办校企合作学院。校企合作学院的学生一部分来自高职院校,一部分来自中职学校,使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形成一个中高职衔接的常态化体系。此外,还可以依托行业创办行业联合学院。由省级行业协会组织协会各成员企业和中职、高职开展全方位合作,开辟由行业协会主导、协会下属企业参与的多元育人方式,形成“协会—高职—中职—企业”共建共管、权责明晰的办学模式。

在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朱亚利看来,只有把企业需求作为过程导向,让企业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工作,中高职衔接才有实质意义。在浙江省推进“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的背景下,学校联合达利(中国)服装分公司、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9月正式启动了“一企两翼、中高职一体”的现代学徒制新模式,达利公司的“厂中校”也正式挂牌。

在萧山三职和杭职院共同开设的服装专业“五年制3+2班”中,第一学期至第五学期,分别安排了“识岗周”“试岗月”“学徒期”等活动。从第六学期开始,学生以“正式学徒+学员”的身份进入达利公司的“厂中校”学习。在教学和管理上,实行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双导师制。到第十学期,学生成为准员工,在企业定岗实习。“学生5年时间都在同一家企业实训实习,有利于技能的系统化训练,同时与企业签订招生即招工的协议,打消了企业的顾虑。”杭职院达利女装学院副院长郑小飞说。

课程体系繁多,学校困惑不已?

系统化设计是保障

当下,不同学校在探索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纷纷建立了各自不同的衔接和沟通机制。由此,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同一个专业,由于对应的院校不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课程体系。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党总支书记金卫东坦言,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学校与3个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课程、教材、评价各不相同,这给中职教育带来了不少困惑。

在英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被分成数以千计的教学单元,这些教学单元的设计基于统一的培养标准。“培训包”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代名词,这是一套国家认可的,用以认定和评价技能的职业标准体系。“培训包”由澳大利亚国家行业咨询委员会研发,它的开发与使用促进了中高职的衔接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标准化。……无论是英国的单元模式还是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模式,都致力于在管理上进行系统化设计。

为形成适宜的课程衔接体系,杭州人民职校牵头成立了院校联盟,并形成校长、院长高层对话机制,对合作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进行系统规划。同时,建立院校教研组织,教研组由高校专业教师和中职学校学科教师共同组成,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开展研讨,保证培养目标能有效落实在课堂之中。金卫东同时建议,建立省一级层面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研组织,共同探讨每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评价以及选拔机制,在整体上规范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培养方式、选拔机制等,避免中高职学校教学的随意性,同时又能给予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形成不同学校的专业个性。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振洪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面对一些区域性的新产业、高端产业,高职院校要敢做新专业、敢做高端专业,主动牵头建立规范化的职业标准和人才支持体系,以达到对产业的先导作用,体现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话语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