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社会 教育有新动能
服务社会 教育有新动能
□ 陈蓓燕
自今年5月成立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丽水中心以来,浙江农林大学的教授们往丽水跑得更勤了。该校党委书记周国模说:“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在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修复、生态旅游、竹木产业、茶叶香榧、中药材等领域,为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过去5年,我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依托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不断为区域经济和企业转型升级加注“教育动能”,开创了教育与社会发展双赢的喜人局面。
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随着2015年中捷产业园落户宁波,宁波与捷克的合作也进入纵深发展阶段。捕捉到这一信息,浙江万里学院于今年5月开出了首届捷克语特色班,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首期将为宁波3家企业定向培养捷克语人才40人,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去对应企业工作。
2014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动我省高等教育新一轮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快培养紧缺急需专业人才,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协同育人。围绕新能源等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各职业院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增设急需紧缺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2013年以来,增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一批富有时代特色、接地气的新专业。
中职学校则以订单班、冠名班、校中厂等多种载体深化校企合作。像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构建了交通运输类等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体系,为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则为银泰百货等大型商场输送了大批商贸型人才。
特色培训送教上门
参加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初级月嫂培训班和金牌月嫂培训班后,衢州市高家镇洪家村村民徐定英的工资就涨了。她说:“学习的内容很实用,特别是怎样为婴儿抚触按摩,如何判断婴儿的哭声,怎样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在实际生活中都用得上。”
围绕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近年来我省多形式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渔民、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预备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形成了订单培训、自由点菜培训、流动式培训、换岗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培训项目从车工、机械工到客房服务、烹饪等,基本涵盖了社会急需的各方面内容。
从2004年起,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坚持“送教上岛”,帮助舟山海岛地区的渔民转产转业;常山县万鹏数控职业培训学校面向退役士兵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增强就业竞争本领;苍南县龙港第二职业学校开设印刷专业培训班服务当地支柱产业,顺利帮助2000多名劳动力成功就业。此外,我省各地还创造性地开展了特色化、多样化、系列化的社会培训活动,如杭州市的康乐培训、嵊州市的领带技术培训等,受到了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广泛欢迎。
(下转第2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