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妨多“下下水”
教师不妨多“下下水”
□李 平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一亮相,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程丹虹就在第一时间,以“一位心理咨询师眼里的三本书”为题写了一篇“下水”作文。无独有偶,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洪劬颉每年也会在江苏高考作文题公布后,第一时间写出“下水”作文。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能说会写,真功夫。”拿到高考作文题目,教师不妨也来考一考自己,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情境之下写一写,亲身体验一下学生临场发挥的甘苦;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多拿自己文采飞扬、针对性强的“下水”作文指导学生,也势必更让学生信服。
教师“下水”是一种形象的说法,用游泳比喻,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语文教师只有自己不断练笔,不断“下水”,才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才能教好学生怎么去动笔。
事实上,“下水”之说不光适用于语文学科教学,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数学教师要“下水”练习,科学教师要“下水”实验,体育教师要“下水”训练等,都是一样的道理。“下过水”,教师才能更有底气去面对学生,更加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更为从容地指点、引路,带领学生走向“柳暗花明”。
教师勤“下水”,体现出教师对自己有着一种不放弃的态度。所有的职业都有瓶颈期或高原期,教师也不例外。不排除很多教师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懒于钻研业务,满足于吃老本,用老一套来对付一届又一届学生。然而时代在变,形势在变,学生的思想也一代比一代更为鲜活,教师只有保持空杯心态,多“下水”,才会知“深浅”,才能适应新课改、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新一代的学生,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去。
一位称职的教师,一定是“学而不厌”而又“诲人不倦”的。教师同样也是学习者,教师多“下水”,与学生一起作文、诵读、练题、游戏等,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与学生一起享受获取知识、增强技能的愉悦,就能实现课堂上的师生平等,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如果教育是片汪洋大海,学生是水里奋勇前行的泳者,那么教师一定要陪着学生一起游泳,而不是成为那个留在岸上指挥的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