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全国一等奖的拓展型课程啥气质 看愉快教育发源地——上海一师附小的“选择”实践
“拿”全国一等奖的拓展型课程啥气质
看愉快教育发源地——上海一师附小的“选择”实践
□ 黄莉萍
“上巳节,我们一起放风筝,一起去郊外踏青;端午节,我们一起赛龙舟,包粽子;重阳节,我们去爬山登高,吃松糕……”
看到这样的招生信息,心动吗?但教师王建芳在给校本拓展型课程“周周都过节”写“广告词”时还是“失算”了。在学生们的主动干预下,这门课基本“失控”。从最初设计的节日知识、民俗活动,到学生自发的市场调查、市场“决策”,王建芳开心得有点“张狂”。“拓展型课程,让我们传承着文化,也流淌着快乐。”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自己找路走。”30多年前,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全国首次提出要“变苦学为乐学”,愉快教育就此诞生。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80后愉快教育在不断探索、完善,从关键词“乐学”变成了“爱学、乐学、自主学、创造性地学”。
传承、发展愉快教育也逐渐成了该校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门“牛”课的开发路径
“不是说初一到十五,天天都是节日吗?那其中到底还有哪些节日?”这个始料未及的问题曾让信心满满的王建芳当场呆住。她决定“化被动为主动”,热情地邀请学生们通过探究来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刚刚产生就要进入下一个节日了,这样很不过瘾呀!”确实,刚刚过去的3个星期中,学生们研究了端午的由来,还包了粽子,划了龙舟……“一些诸如粽子的创新问题还没研究透呢!”和学生们刚“过”完端午节的王建芳也觉得不过瘾。
那些敢于挑战教师的是谁?他们的名字叫“学情观察员”。这些被选举出来“反映民意”的学生代表,会定期“约谈”任课教师。谈话的内容有:同学们学习的兴趣、热点和困惑,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问题,甚至对教师授课方式的喜好程度。
“这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和创建中。”
王建芳开始动手改进“周周都过节”课程的教学设计,围绕“节日由来”“历史故事”“民俗活动”“诗词典故”“节日布置”“节日食品”等,让学生自由选择每一个专题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欢迎学生根据不同节日的特点,进一步拓展丰富,确定探究学习内容。”
于是,有学生选择做市场调查员,分析传统月饼销售不畅的原因,并对怎样过好中秋节提出自己的创意。“孩子们提交了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更勇敢地将自己的建议寄给上海传统月饼生产厂家杏花楼公司!”
让王建芳惊喜的不仅于此。
随着学生们对节日的兴趣日渐增浓与探究的不断深入,“周周都过节”这门课在“失控”后,从原计划的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A版,拓展到了囊括世界各国特色节日的B版,进而到探索新兴主题日的C版。
那达慕与马背文化是什么关系?民族服饰有哪些特点?啤酒节是近代工业文明的结晶吗?……一个个观点、一份份小报、一篇篇小论文,甚至那些异想天开的新型节日策划,都让王建芳和她的学生们收获了成长的喜悦。
分层、走班、体验的课程群
2004年,上海一师附小开始了拓展型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的探索,一开始就深深地熔铸着愉快教育的传统。
开发61门拓展型课程,选课前教师通过海报、宣传画等推介自己开发的课程,学校进行选课指导……在1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已是很多学校深化课改后的常态。
“落实体验学习是学习模式的创新革命。”上海一师附小校长鲁慧茹认为,该校拓展型课程的核心气质是“有选择更有体验”。
选择有着愉快教育的烙印。
电脑编程课有3个层次,工艺制作课和三模制作课有6个层次……在上海一师附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更可以选择某门课程自己能接受的层次班。
一个学期、半个学期甚至一个月后,只要学生觉得需要调整学习难度或兴趣发生转移,都可以提出个人申请,并在学校的测评和帮助下重新选择。
“真正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鲁慧茹介绍,学校的课程建设已成功实现从“关注群体到关注个体”。上海一师附小积极给有需要的学生“开小灶”,量身定制甚至聘请外援,陆续推出多门“一对一”或“一对几”的特需课程;开设网络体验课堂,推出多门网络微课程、短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体验有着愉快教育的烙印。
体验式学习令鲁慧茹充满自信,“我们要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尝试、充满好奇、喜欢畅想的学生”。在上海一师附小,学生们可以通过话题讨论、演讲评论、小品表演、模拟再现、主题探究、实地调查或真实问题的解决等,找到充满内动力的学习之路。
“小眼睛看经贸大世界”任课教师沈慧丽没想到,在“小小商业”挑战赛中,学生们的风范堪比营销专家。“长毛绒玩具的国际营销方案中,就有小组设计在圣诞前夕主推长毛绒熊猫玩具的策略。”沈慧丽开心地介绍,学生们会将不同大小的长毛绒熊猫玩具设置不同的价格;会设计将产品打入沃尔玛的全球采购网络,并和美国最大的玩具代理商合作;会计划在媒体上推出玩具熊猫的卡通形象,并向美国孩子征集名字,奖品是免费中国游;会计算产品的销售额、成本、毛利、纯利润……
愉快教育版拓展型课程的幕后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愉快教育”为主题的整体性改革实验,到1990年全国愉快教育报告会上将第一批课改经验向全国推广,再到2004年开始的拓展型课程探索、实施,上海一师附小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宗旨——“我们要教孩子5年(当时小学5年制),为孩子想50年,为国家想500年。”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牢记核心词‘爱、兴趣、美、创意’,要让孩子们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想法,甚至梦想。”在鲁慧茹眼中,拓展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就是在为学生的梦想插上未来翱翔的翅膀。
《让选择成就快乐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研究》,这个在2014年获教育部发布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课题,探索的脚步至今没有停歇。
“近年来,我们又推出了OM、机器人、STEM、瓦楞纸手工、精英足球、‘我们的城市’等课程。”在同时进行的国家课程校本化进程中,上海一师附小不断完善着拓展型课程的内涵。
拓展型课程群中,有序列性拓展类课程、自选性兴趣类课程和体验性主题类课程。其中的20门拓展型课程的专业课教师队伍由社区专家、少年宫教师、体育局专家和各种志愿者组成。
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所有61门拓展型课程经任课教师开发后,都要经过由教学管理部门评审人员、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人士和课程专家等的联合评审后,才能“上市”。
“而后,拓展型课程的校本教研就尤为重要了。”鲁慧茹笑言,新课程改革使得校本课程和校本教研“不期而遇”。
无论专、兼职,全体任课教师分别组成基于相关学科拓展的教研组。这一个个学习共同体,一起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和教研训活动。学校还建起教研团队群体的“课堂增值成长档案”,由团队成员撰写自己的课堂增值案例,分享教学方法和技巧等。
学校还定期组织“最佳课程方案设计”“最佳课程个案”“学生最喜欢的拓展型课程”“星级教研组”等评选。获奖的“明星课程教师”,与学校教师最高荣誉“明星班主任”“服务明星”等并列。
“每到学期末,拓展型课程超市会将所有孩子的作品(包括报告、小论文)上架。孩子们可以拿着在拓展型课上收获的奖励券,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鲁慧茹说,实际上,很多学生在购买其他同学的作品时,已经知道下一学期自己喜欢并想选择的课程。
“愉快,才能学得更好、更有效;学生出彩了,才更愉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