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你做到了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6-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纪春梅

“要蹲下来和孩子讲话。”“要和孩子做朋友。”这是幼儿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言下之意就是,教师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并给予他们尊重。随着长期与孩子的相处,我逐渐对“尊重儿童”有了更深的理解。

刚参加工作后不久,我带的是中班孩子。有一天上班路上,我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淋成了“落汤鸡”。到了幼儿园,我急匆匆地走进教室准备换身衣服。这时,班上名叫思雨的孩子拿着自己的毛巾出现在我眼前。说实话,我有些不喜欢她,因为她有一个屡教不改的坏习惯——每次用完毛巾就把毛巾扔在水池里而不是挂起来。“老师现在没空,你自己挂毛巾吧。”我捋了捋淋湿的头发,瞄了她一眼。思雨却举着毛巾对我说:“老师,给你。”对此,我有些不耐烦:“自己去挂好。”可她还是站着不动,嘴巴里念叨着:“毛巾,给你……”我看了她一眼,心里有些冒火。然而,当听到她说“老师,给你擦擦脸”时,我刹那间羞愧得无地自容,原来她只是想给我擦擦脸,可我却……我愧疚地接过毛巾,蹲下身子向她道歉。

我把这件事记在了教育笔记里,并在结尾处这样写道:任何时候都应该用心倾听孩子,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妄自猜测指责。如果无意中伤害了他们,我们要勇于承认错误,真诚地向他们说声“对不起”。

时隔五年,新发生的一个小插曲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尊重儿童”的深层意义。记得那天,我组织大班幼儿进行了“汽车滴答滴”美术创作活动。在我示范了几种汽车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画了起来。在创作过程中,我多次提醒他们要大胆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汽车;还强调用色一定要鲜艳。不一会儿工夫,一辆辆色彩鲜艳且富有创意的车子就跃然纸上了。正当我对自己“教导有方”感到洋洋得意时,我看到遥遥正拿一支黑色水彩笔用力地画车窗。“怎么用黑笔呀,太难看了!”我急忙上前制止。“换一种颜色好吗?”可遥遥似乎没听见,还兴高采烈地涂着……于是,我蹲下来轻声问他:“你为什么喜欢用黑色,老师不是说要画得鲜艳一些吗?”他回答说:“老师,我画的汽车行驶在黑夜里,外面什么也看不见啊,所以要用黑色。”

原来是这样!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可我却差一点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为自己莽撞的做法感到羞愧。活动结束后,我特意邀请遥遥向同伴们介绍他的作品及创意。从那张兴奋的小脸上,我看到了尊重带给孩子的自信与快乐。

我们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也许由于习以为常,便淡忘了他们的纯真;也许由于疲惫,便忽略了他们蓬勃的朝气;也许由于厌烦,便不想听他们稚嫩的心声……但孩子带给我们的,却是永远灿烂如花的笑脸,以及他们生生不息的活力。真正的尊重是深信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坚信他们身上的潜在力量。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关注、理解和支持孩子,期待他们带来一个又一个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尊重,不只是一种观念,更是渗透进教师骨子里的素养,是一种内化的行为。尊重孩子,你做到了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防拐防骗”再行动     下一篇:新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