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人文关怀的资助更暖心
近日,媒体报道了全国多地高校为贫困生发放羽绒服的“暖冬”活动,这些活动在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3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新羽绒服。此次发放,无须学生申请,学校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筛选发放名单,点对点通知学生试穿和领取衣服,自主选择款式和尺码,悄无声息地将温暖送到学生身边。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而言,新羽绒服无疑是寒冬里一件称心及时的礼物,帮助他们安然度过寒冬,更好地专注于学业。其实,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资助贫困大学生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事关公平、体现温情,助力学生成长乃至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大事,背后折射出高校的文化精神与办学理念、学生管理工作的成色与水平。
因此,高校要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关爱特殊困难学生群体的学习与生活。一方面要提高资助的力度、精度,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全面梳理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借助大数据,把温暖真正送到急需资助的学生手中;另一方面要体现温度,让贫困大学生有尊严地接受救助,如有意避免羽绒服的款式统一、在发放活动现场让学生戴口罩、发布活动照片时对受资助学生脸部进行“打码”处理等,都体现了换位思考、心中有学生的管理理念,为学生资助工作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乐见诸多高校转变资助理念,将资助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好,做得充满人情味,把关爱实实在在地送到贫困大学生的心坎上。
一个人,品格是最宝贵的财富;一所大学,精神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国家,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最宝贵的财富。除了在经济与物质方面的资助之外,高校还要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发展、道德品质培养、就业等方面予以关心和帮助,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做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不只是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安心学业,实际上还向大学生做了良好的行为示范,将宝贵的人文精神、大学文化弘扬开来,在莘莘学子内心植入励志感恩、以爱育爱、以文化人的种子。
教育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明天的中国,青年承载希望,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学生资助项目从少到多,资助范围从窄到宽,形成了完善的资助保障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下,在高校的认真落实下,相信会有更多大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制度善意,涵养进取品格,既感恩母校、学业有成,又心有天地、志存高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反哺社会。(钟焦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