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排斥“特殊娃”,何解?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浙江省特教园丁提名奖、温州市优秀教师、“最美温州人·最美残健同行引领者”称号
问题来了
在日常教育观察中,我发现班里有一名幼儿能力明显弱于其他幼儿,还会出现一些怪异或不友好的行为,总拿别人的东西,抢弟弟妹妹的玩具。经过了解,该幼儿曾去医院做过鉴定,医学诊断为发育迟缓。其他家长纷纷表现出排斥情绪,但这名幼儿的家长不承认也不配合,造成了班上教师的困扰。我该如何让家长悦纳这样的“特殊娃”呢?(一位幼儿园教师)
专家观点
普通幼儿的家长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态度总是多种多样的,经常会表现出忧愁的眼神、抵触的表情……这也是教育路上家长工作的一大难题。我脑海里时常浮现出曾经被家长“围堵”在园长室的一幕幕场景:由于部分家长怕特殊需要儿童的行为会给自家孩子带来不良引导或造成危险,他们对园方接纳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的做法非常排斥,希望我们能将特殊需要儿童劝退。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做好其他家长的工作,同时也要保护特殊需要儿童不受伤害,促进幼儿间的互助行为。
探寻悦纳五部曲:了解—认同—尊重—互助—成长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做好计划方案,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提早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特殊需要儿童采取的教育方式,打开家长的教育视野,开拓接纳的格局。
其二,采取跟岗跟班跟踪式的观察了解,带领家长和孩子们一同活动,便于家长参与观察、靠近儿童、了解儿童,有利于前置情感铺垫,只有一同经历了特殊需要儿童教养的疑难问题,其他家长才能对特殊需要儿童及其家庭给予理解和尊重,才有利于产生共情,引导家长共同参与相关工作。
其三,经历了上述过程,当家长再次聚集在会议室内时,就会成为处理教育问题的同盟者,一起策划、克服万难,逐渐认同融合教育,尊重、接纳特殊需要儿童的相处方式,这有利于引导所有人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解决者。
同时,我们引导普通幼儿积极成为特殊需要儿童的助学伙伴,在生活和学习中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助学伙伴不仅要耐心陪伴与帮助同伴,还要时刻监督自己做好榜样。这样的融合教育,对普特双方幼儿的各自发展都是一种促进,可谓双赢。久而久之,普通幼儿的家长也会慢慢悦纳这些特殊需要儿童。
组建教育互助体:在家园共育中寻找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发现很多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内心是极为敏感的,他们不愿意承认孩子的“特殊”,更不愿配合幼儿园对其采取干预措施。
如我们曾发现小班的小A在班级里从来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与教师交流,听不懂教师的指令,也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认知、语言等方面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当班主任善意提醒家长带孩子到医疗机构进行鉴定时,孩子母亲却认为孩子很正常,表现出不承认、不配合甚至抵触的态度。等到中班时,小A与其他孩子的差距更加明显了,教师再一次苦口婆心提醒家长:“如果再不干预,错过关键期,你会害了孩子!”家长这才带孩子去医院做了相关评估,评估验证了我们的观察结果。孩子的发育商明显偏低,需要进行语言认知的康复训练。
诸如此类,如何让家长面对现实,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干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通常,我们会采取以下策略:
其一,请相同境遇的家长与之沟通。小A班级里的小B同样是发育迟缓的孩子,在教师的建议下,他妈妈从小班起就带他做了医学评估,并一直在医院进行认知语言方面的训练,幼儿园也对他实施相应的教育,一年来,孩子进步非常明显。小A妈妈在与小B妈妈的沟通中,终于认清了自己孩子的缺陷,看到了及时干预的重要性。于是,小A妈妈主动向我们咨询如何进行干预,我们也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其二,邀请特教专家来园研判与指导。由于部分家长不认同自己孩子的问题,我们也会邀请教育部门的融合教育巡回指导师、特教专家等专业人士来园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观察分析,并与家长座谈,警醒家长要抓住关键期及时干预,并给予他们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士的循循善诱,往往比我们普通教师的苦口婆心更具说服力。
其三,建立教育互助群进行家园共育。为了让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我们建立了“温润教育互助群”,群里有园长、个案班主任、资源教师,以及园内每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每天,教师都会在群里及时反馈孩子在园的个训、生活、集体活动等情况,家长也及时在群里发布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游戏等小视频,资源教师再对视频进行评析并提出指导建议。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调动了群里每位家长的积极性,有效的互动学习给了家长科学的指导方向。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互助行动中,家长学会了接纳孩子的不足,也懂得了如何科学进行融合教养。我们看到了家长、孩子、教师的共同进步。
营造融合教育氛围:儿童为本,实现“生命在场”
在开展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秉承儿童为本的原则,从物质基础、游玩环境、亲子互动、全纳环境等方面营造融合教育的氛围。
其一,营造全园爱意融合氛围。崇尚“开放、平等、民主”的家园、师幼、幼幼、师师关系,不管是孩子与成人之间,还是园长和教师之间,大家都像朋友、家人一般。幼儿也是“小鬼当家”,自己可以真正成为一日生活游戏和班级制度的小主人,这种爱意浓浓的情谊,也给融合教育带来一种温暖情怀。例如,有一个自闭症孩子,曾被班级多名家长排斥投诉。对此,我们的行政管理人员逐一沟通班级家长,介绍这个孩子在园的真实情况:孩子在园有多名资源教师给予个训,园内他所到之处都有教师进行互动陪护,教师们不断强化他与人相处、沟通和游戏的方式,帮助他形成不能随意打开别人物品、不可以随意吃他人东西等意识。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他慢慢懂得了“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会询问、会对话,家长们也不再抵触他,因为他慢慢习得了与他人“和平共处”。
其二,打造温润游玩环境氛围。我园创建了“二场三区七室”的“趣·润”故事乐园,邀约家长们一起讨论、出谋划策,明白教育环境正因为“个需”才添置投入了各融合教育功能专用室,充分满足了“普适+个需”的需求,家长们对于特殊需要儿童反而多了一份互惠和感恩。
其三,建立爱的社会助力氛围。有一部分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条件比较困难,需要社会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就积极联系各部门,成立融合教育基金会,为社区1—3岁低保家庭提供了早教服务费资助,为园内10余名低保幼儿提供了晚托服务费资助,并为营养不良的幼儿悄悄准备了爱心便当。切实的经济帮扶和教育服务,充分展现出融合教育的爱心与温度。
我曾经在日本学者津守真的著作《幼儿工作者的视野》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须小心翼翼地把握孩子心灵的细线,这些细线总有一天会编织出世界的未来。我们必须认识到,向孩子心灵深处那平静的水面上所投进的一粒一粒小石子,都会泛起波及几个世纪的涟漪。”这种生活观、使命感是教师顶住困难和压力坚持做下去的原动力,我为之感动,也为之动容。愿更多的人携起手来,重塑我们的工作思路,悦纳特殊需要儿童,让教育在这片纯净的乐土上散发人性的光芒,不让任何一个儿童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