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展色彩教育 培养优秀师范类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秉持“心智美至上”的培养理念,着力培植“以人为鹄、以美为期”的优秀人才;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大精神、遵循“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师大校训、“博我以文,化成天下”的院训和“诚信严谨,博雅通变”的院风,着力加强美育基础理论建设,改革创新齐头并进。以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兼具专业创新研究与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为根本出发点,以美学这一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为支点,实现美育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普及美术鉴赏、强化色彩美学与色彩心理学的审美熏陶等手段,创新开展情感教育,鼓励学生创作优秀作品,开展艺术类科研与实践,培养优秀师范类人才。

    将色彩教育融入美术教学

    学院引导学生以色彩为媒介认知中外人文历史,探析色彩与文化的联系。为了使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色彩的意义,学院引领学生由“娱人耳目”的表层审美逐步纵深至“愉人神志”的深层审美,辩证地理解色彩及其情感表达,解读色彩在社会文化中的含义。向学生科普光和色彩的关系,指导学生辨识色相环的分类、位置关系和变化效果,充分鉴赏色彩在美术中的表现力,深层理解色彩与人类情感之间的映射关系。

    学院将提升学生美术修养的目标纳入人才培养优化方案,打通课堂内外,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色彩进行标准化、分类化讲授,同时增补中西方名画鉴赏、时尚品鉴等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在课堂外,学院组织师生开展美术馆参观学习、亲近自然等活动,通过现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切实增进对色彩的理解与感悟。 

    将色彩教育融入艺术教育

    学院以兼收并蓄的格局、融通创新的理念,着力打造以“大文科”为背景的综合教学体系,全面落实“综合性社会科学”教育要求。围绕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摄影、电影、戏剧等艺术门类的不同特色,学院重视挖掘各个艺术领域对学生多维度的滋育与益智效用,从艺术学理论批评的学理研究到具体的艺术鉴赏实践,以丰富的课程内容给予学生美育滋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学院开展“古代典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引导学生领略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关注色彩与文学、文化之间相互关联与渗透的关系。教师将色彩教育融入历史进程的分析与讲解,深度剖析色彩和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色彩为线索,带领学生从全新的视角认识文明演进的过程,了解色彩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互为表里、互相渗透的有机联系。

    学院还举办各类主题讲座,将不同艺术门类的相关知识进行融汇糅合,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维度,加深对艺术理论的理解,提升综合素养。

    将色彩教育融入美学教育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特质,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艺术等审美对象中提炼具有客观共通性的审美经验和主观的审美体验,在审美中陶铸心智。在教研领域,学院注重用审美体验观照艺术美,着眼于色彩的影响力,以历史为线,以审美色彩为珠,串联起新旧风物、山水风光、星辰日月、花鸟虫鱼、市井娱乐、诗酒茶禅、社稷阔论、私邸闲情、神佛鬼怪、江湖奇谈……让学生从中品味渗入文艺学、文学批评、文学史等方方面面的色彩之美,感受文化的深层意蕴,增强学生的色彩审美意识。教师不仅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美学理论,还指导学生将其运用到文艺理论研究中,在文本解析、文学史论价值和文学批评中融入个人理解与自身体验,进而提炼独特的见解,将艺术概念和术语应用于实践。

    在学院举办的“新文科”建设专题讲座中,来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学者以“构图和色彩: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艺术家”为主题,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与在场师生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讲座以色彩和构图为切入点,以学者鲜活的艺术经验为基础,将中世纪艺术创作与当代艺术形态紧密联系,为师生呈现系统的理论脉络,提出更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不同主题的系列讲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了美育实践成效,获得师生的广泛好评。

    将色彩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学院多维度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创新运用色彩心理学关注学生心理状况,通过分析学生对色彩的运用情况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将其作为学生心理状况的“晴雨表”,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动态。色彩审美是眼、脑、心同步作用的心智活动,学院积极培养学生构建良好的色彩感知,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帮助其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赵晓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