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市同向而行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们通过开展‘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搭建多样化成才之路,坚持让学生在技师型、复合型、国际化型、创业型、升本型等不同类型中选择性成才,让他们在下一个人生赛道上更加精彩。”校长史习明举例说,以2022届毕业生为例,升本型占33.20%、技师型占24.99%、复合型占10.80%、国际化型占10.55%、创业型占1.50%以上,达到提升型分类培养目标的毕业生超过毕业生总数的81%。

    这样的培养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肯定,学校的“‘分类培养 多样成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加强内涵提升

    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助推职教高质量发展。2020年12月喜讯传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获批浙江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附建园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三年来,学校以“双高”专业建设为抓手,对接宁波“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重构学校7大专业群。与此同时,以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引领带动5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协同发展。获批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9个。

    建设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专业发展是基础,人才是内生动力。2022年,学校制定出台《关于教职工荣誉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校内的示范引领作用。立德树人标兵王明霞、管理服务标兵许幼明、“四有”好老师蔡文芳……一大批爱校爱岗爱生的教师涌现,成为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形成了“争先晋位”的良好姿态和“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在人才强校战略推进过程中,学校认识到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2022年11月,一场名为“中青年教职工培训培养计划”的培训火热开班,这场被称为学校建校以来规格高、时间长的培训,整合了全校资源,通过导师“老带新”,持续激发“传帮带”活力,铸造一支“精锐部队”。一年下来,不少教师成长明显、成果涌现。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重要制度。宁波城市职院牢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初衷,与城市双向奔赴,连续20年选派科技特派员和农村指导员,使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其中奉化锦溪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连续14年来,学校派出科技特派员走进锦溪村指导香榧生产,让香榧挂果期从6年缩短为4年,当地成为宁波市较大的香榧连片种植基地,该村集体香榧干果年收入突破130万元,助力锦溪村近3000亩荒山变成了“金山”。

    宁波城市职院教授祝志勇牵头的优良观赏槭树品种推广科技特派员来到四明山区,助推当地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学校槭树种质基地是国内槭树种质资源单项冠军,承担4项国家科技部门星火重大计划项目,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16万亩次,产值30余亿元,利润近13亿元,研究成果获全国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兴林一等奖。

    如今,宁波城市职院的教师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在象山县海台村指导建立20亩黑花生示范基地,亩均产值达万元以上;在宁海县长街镇开展柑橘“红美人”套种凤梨高效立体栽培技术研究,助力当地柑橘产业发展;在余姚、象山等地指导精品民宿提升、开展民宿管理培训、协助民宿等级评定,助力“民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学校还聚焦乡村现代种业、花卉苗木、乡村景观等产业,持续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人才。

    内涵式发展也助推办学优势“溢出”海外,学校与泰国、黑山、斯洛伐克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深度合作,先后在泰国暹罗技术学院和黑山亚得里亚大学设立“丝路工匠学院”,中泰丝路工匠学院职业技能提升项目与泰国高校旅游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获批为国家教育援外项目。

    数字驱动发展

    智治引领未来

    入选国家教育部门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8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稳居全国职业院校第一方阵。如今,“数字化”已成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每周三早上5点来除草,能不能换个时间呢?”临睡前,陈同学用手机在学校“宁橙在线”留言。第二天早上9点,他就收到了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处的回复:“同学你好,我们已通知物业调整作业时间,确保大家休息好。”

    近日,正在学校综合楼大礼堂彩排“因为有你”主题剧晚会的演出组发现,舞台的音响突然没声了,负责人打开手机钉钉,点击“一键报修”,不到5分钟,校内工作人员就上门检修了。这样高效的数字化场景在学校里早已不是新鲜事。

    近年来,学校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从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需求出发,建成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等各类业务系统和应用50余个,创设应用场景13个,提供服务事项140余项。诸如“宁橙在线”这样的微服务、轻应用18个,进一步提升了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构建起有线、无线和物联“三网”新基建,打造了开放互联、智能感知、虚实融合的智慧校园环境。2023年,学校获评浙江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除了打造“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学习体验。学校建成了满足职业教育需求的“资源丰富、泛在学习、精准施教”智能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8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课程被推荐至“学习强国”平台,89门课程进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107门课程在全国性教育平台开课。同时,推进“慕课西部行”计划,让西部职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并加强“一带一路”职教慕课平台建设,集聚国际化线上课程。目前学校“互联网+”在线课程国内受益面达200余万人次,被近300所院校引用,位居浙江省高职院校首位。

    作为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积极聚合学校、企业、产业要素资源,将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改革推向纵深。校企协同开发课程内容,以行业标准为准绳,以国家“金课”为样板,聚焦企业需求,实战项目驱动,探索并打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泛在化和数字化的课程学习平台,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数字化成为党建工作的新引擎,为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学校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构建党建统领基层整体智治体系为导向,开发了“城院堡垒”智慧党建平台,全过程智控党组织运行,对党建工作开展数字化考评、智能化监测,实现了党建工作全监督、移动互联全支持、平台运维全展示、数据分析一键通四大工作目标,走出了一条用数据研判现状、用数据辅助决策、用数据精准指导的数字党建工作新路。该平台入选2022年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

    立足宁波热土

    赋能共富先行

    “我的大学,以城市命名,明天的路今天就启程……”校歌《大学,以城市命名》道出了这所以“城市”命名的地方性高校的自豪。学校始终扎根宁波大地办教育,集中优势资源助力宁波加快打造城乡幸福共富之都。

    作为首批与宁波市鄞州区合作的高校,2021年,以国家“高职百万扩招”为契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与鄞州区合作,面向该区村社等基层组织定向招收30名村社干部,培养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两委”班子、组织带头人和乡村致富带头人。双方由此结下深厚缘分。此后深入实施“一院一镇一企”行动,精准对接76个共建项目,校企地三方共建党建互联、资源互享、发展互动的党建共同体,形成了区域性党建发展合力,擦亮了“城院在鄞州”品牌。该案例入选浙江省高校校企地党建联建典型案例、浙江省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联镇街入村社”是宁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象山县东陈乡是宁波城市职院的包联结对乡镇,学校与该乡镇的16个行政村一一结对,通过实地走访、民意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结合东陈乡资源优势,提出“弘扬国学文化,打造‘红色’共富研学”“弘扬海洋文化,打造‘蓝色’共富智库”“弘扬庭院文化,打造‘绿色’共富乡村”三个领衔项目,助力东陈乡在党建品牌打造,在农村电商、乡村文旅等方面打响品牌,通过构建长效机制,把对口服务转化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长久生命力。

    多年来,学校始终将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库咨询作为己任,聚焦教育、旅游、经济、社会治理、城市发展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提供智库咨询,推动城市发展。近5年,共有25项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领导批示,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转化和应用成果明显,社会效益显著。同时,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共获知识产权授权47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项,实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36项。

    紧密对接地方发展带来的是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截至目前,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7.5万名毕业生,活跃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据统计,近3年来学校毕业生留甬率为57.04%,其中非甬籍学生留甬就业率为14.3%,位居宁波市高职院校前列。2022年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达90%,居全市高职院校首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