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AI与大学生的双向奔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海明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新闻回放

    随着ChatGPT、文心一言等AI工具陆续问世,“有问题找AI”成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新习惯。近日,某媒体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的关于AI工具使用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4.88%的高校学生曾使用过AI工具,其中经常使用AI工具的学生占16.3%。

    主持人语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成为了作业帮手。AI深度融入高校的趋势难以阻挡,促使AI技术与大学生“双向奔赴”才是正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坚持学术伦理的底线,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方向。

    青年说

    大学生主动拥抱AI的现象提醒我们,AI技术发展是不可逆的潮流,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通过技术赋能更高效率地学习,以及限定AI的权限范围,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质是“生成”,而非自主性地创造。因此,谈及正确引导AI使用,首先要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培养过程中稀缺的关键要素,才能理解AI辅助学习的必然性与矛盾点。

    从学生角度而言,AI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面对作业时的思维方式。有学生反映现在遇到学习任务,会习惯性从AI角度思考提示词。这实际上是一种有益的人机对话思维,能够帮助学生适应飞速变化的时代。但是,我们也需认识到,这样的学习习惯绝不可以取代本专业的知识学习。对大学生来说,合格而丰富的专业技能储备才是王道,提高专业水平最好的方法是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创造性与批判性的思维,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是AI所不能替代的。

    从学校培养角度而言,作业AI化也反映了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真正激发学生思考的,而不是机械性的作业,AI的用武之地又有多少呢?如果教师敷衍地布置作业,学生也更有可能会敷衍地完成,AI此时就成了更好的帮手。

    推动AI技术与大学生的双向奔赴,既需要学生学会提问、主动追问,在合理使用的同时坚守学术伦理,又需要学校方面的规划限定与积极引导,在考试、毕业论文等领域必须明令禁止,以保障学术环境的规范;而在其他课程和日常学习中,则需多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坚持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统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