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大联强 产教融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吉安职院”)积极探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异军突起,成为从红土圣地冲出的一匹职教“黑马”。

    异军突起:

    红土圣地的“吉职现象”

    2012年,吉安市举全市之力筹建吉安职院,于2014年正式招生。学校总投资近20亿元,占地面积约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36个专业,在校生2.3万余名,教职员工1077名;建成校内外实验、实训中心512个,实训教学设备价值达1.24亿元。9年来,吉安职院探索了一条精进不怠的发展路径,书写了一份初心不改的时代答卷,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快速发展。2023年,获批为省级“双高计划”建设立项单位,木林森学院混改办学入选江西省2022年度教育改革创新案例。牵头成立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作为江西省仅有的入选项目立项文旅部门2023年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吉安职院多年实践探索形成的“吉职经验”,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破解“密码”:

    富有启发的“吉职经验”

    靠大联强是优质路径。吉安职院在建校伊始,就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前身)深度合作,将职业教育先进的理念、完善的制度、优质的资源和成熟的办学模式进行本土化转化,建立起老区职业院校办学治校的“四梁八柱”,实现了高起点办学、高质量发展、跨越式成长,仅用9年时间即入选江西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产教融合是巨大优势。吉安职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将产教融合的理念和行动贯穿办学始终,在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普适性的协议式实习、量化式的订单班培养到小而精的现代学徒制实验班,再到综合式跨专业的特色产业学院、“政校行企”四方协同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走出了一条“文化耦合、课程耦合、师资耦合、实训耦合”的校企融合之路。发展职业教育,要直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堵点问题,以创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为契机,将学校办学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推动形成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新范式。

    改革创新是强大动力。通过完成改革创新,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政策供给,为地方、学校、企业“松绑”、赋能,通过协同发力不断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各种瓶颈和障碍。

    吉安职院坚持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到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充分激发了办学动力与活力。学校创建了“办学投入市场化、校企育人一体化、办学资源产权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四化”混改模式;在服务乡村振兴领域,打造“校区+基地、培训+实训、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实体化乡村振兴学院,创建了“红色引领,金色课程、金色论坛、金色路线、金色成果”的“一红四金”乡村振兴模式;在教学领域,创建了“做演用学”课程教学模式。

    扎根地方是亮丽本色。学院牢记扎根地方、服务发展的重要使命,将地方资源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办学育人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适应性,为地方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吉安职院坚持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与城市、产业共生共荣的发展之路。学校围绕吉安市“1+4+N”重点产业,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对接吉安市主导产业,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和科研团队、科研水平建设,定期开展科技服务和各类技能培训;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培养“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

    高位推动是根本保障。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在规划引导、要素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形成政府部门统筹、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办学格局。

    吉安职院在筹建期间,吉安市积极谋划,直接与深圳市主要负责同志联系,推动深圳职院对口帮扶事宜;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一些重大事项,吉安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领导专班,在资金保障、人员编制、政策倾斜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破解推进。

    身处职业教育改革大潮的吉安职院,以开门办学的发展理念、超前谋划的发展意识、敢为人先的发展气魄、务实高效的发展举措,持续优化靠大联强办学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和红色铸魂育人模式,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黄彬 王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